母婴知识|走胎的症状有哪些症状,小孩走胎有哪12种( 四 )


参考资料:

走胎养大运有什么特征 走胎是指先兆流产,早期的先兆流产,常表现为阴道流血,有时也表现为阴道少量褐色分泌物,如进展为难免流产会出现腹痛 。
走胎究竟是什么?是迷信吗?在医学上叫什么? 土家医对走胎的证治认识较全面,但各有其不同的论述 。 走胎多见于16岁以下小孩 。 现将我们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走胎一病的资料分述如下:?

1、病因病机?

认为是小孩饮食无节制,饥饱无常,或过食生冷不洁之物或母乳喂养小当,致使小孩中元之气损伤,中元之肚肠功能减弱,水谷之物不化,精气亏损所致 。 认为是由于小孩先天不足,从母体生下来就体弱多病,经常发热,肚胀,不吸吮奶或纳食无味,不欲饮食,致精气血不足,气血不养经脉所致 。 认为是小孩三元之气禀赋不足,加之外出,走夜路或遇危险场面,突然惊骇,神不守舍而致气血逆乱,上阻于头面耳部所致 。 带有迷信之说,认为走是走掉、失散、消失之意,胎指胎气,父母赋予三元之气 。 意即:因惊骇、体虚、病后失掉魂魄,魂不附体所致 。 走胎越久,病情越重,不治疗久之可夭亡 。

土家医所论述走胎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营养不良、胃肠道疾病、贫血、寄生虫、佝偻病、淋巴结核、甲状腺机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等疾病 。 ?

土家族医将走胎病分为走人胎、走猴胎、走狗胎等12种走胎病 。 主要临床表现为:毛发稀疏成束、枯黄无泽、面黄肌瘦、肚胀如鼓、表筋暴露、耳后筋脉隆起、体倦无力、少气懒言、入睡露睛、吃东西无味,嗳腐吞酸,喜食生物等 。 走胎一病根据病因不同症型不同而临床症状有所区别 。 在此仅列举走花胎、走鬼胎二种如下 。 ?

2、走胎证治?

2.1 走花胎:主症:耳后筋上有一小团,可见几个象小花瓣样的东西,头发黄而无润泽,呈结索状 。 面色蜡黄,形体削瘦,饮食无味,爱吃酸腐之物,肚子饱胀,体倦无力,大便稀软,舌质淡苔白 。 ?

辨析:患儿由于饥饱无常或母乳喂养不当,损伤中元之气,肚气伤则纳少,肠气伤则食物不化,肾气伤则精气不生,致使气血生化之源匮乏,气血不能上冲于头耳故见背后筋脉阻滞,耳后筋起一小团黑色 。 由于饥饱无常,损伤中元肚肠之气,纳食磨谷之能减退,故见纳食无味,嗳腐吞酸,肚子饱胀,肚肠功能弱,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不能营养全身及头面部故见形体削瘦,面色蜡黄,头发黄而无光泽,结索成束;气血亏少不达四肢见体倦乏力 。 中元之气少,水谷不化,故大便稀软,舌质淡,苔白是中元之气不足之象 。 ?

治法:补养中元之气 。 ?

方药1:鸡合子皮10g,麦芽子10g,疳积草8g,甜酒曲6g,一窝蛆8g,萝卜子10g 。 水煎内服,一日1剂,分2次内服 。 ?

方药2:隔山消10g,青木香6g,白三七4g,米15g,甘草3g,狗尿柑8g 。 水煎内服,一日1剂,分2次内服 。 ?

方药3:灯草1段,桐油适量 。 用法:将灯草蘸桐油点燃后迅速点烧耳后(男左女右)隆起之筋团,点烧3~5次,听到有一粒米之爆炸声为烧准穴位,效果满意 。 一般烧1次即可 。 未愈隔半月后可再烧1次 。 ?

方药4:白面肉500g,五谷虫50g,一窝蛆50g,鸡合子100g 。 用法:将白面肉切片焙干,五谷虫用清水洗净,在清水中泡24小时,然后焙干,一窝蛆洗净切细末焙干,鸡合子焙干然后将4味药合并研细末,过80目筛,装入密封瓶中备用 。 每次5~8g,冲开水入蜜糖或白糖内服,一日3次 。 服药期间忍食一切生冷瓜果、发物(方菜、韭菜、蘑芋豆腐、虾子)、猪娘肉、羊肉等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