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线和零线的区别 相线是什么线


相线和零线的区别 相线是什么线

文章插图
在任何一个电路中, 电路不工作时, 线上有电压(俗称带电)的线, 叫做相线, 线上无电压的线, 叫做中性线 。
在单相电路中, 为了更形象、更好理解, 为相线和中性线又分别起了两个别名, 叫做火线和零线 。 因此, 相线=火线, 零线=中性线 。 相线很好理解, 发电厂出来, 电能输出, 就是靠相线 。
在三相电路中, 三根相线彼此之间的夹角为120°, 三根相线彼此之间的电压为380V 。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交点, 这个交点叫做“中性点” 。 中性点与任一相线之间的电压为220V(三角函数计算得出) 。 由中性点引出的线, 就叫做“中性线” 。
因此, 额定电压为380V的电器, 使用三根相线;额定电压为220V的电器, 使用一根相线 。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电路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 才能正常使用 。 因此, 在只使用一根相线的单相电路中, 必须要有零线才能够正常工作 。 而使用三根相线的三相电路中, 不需要使用零线, 也能使电器正常工作(三相电路中的零线, 通常是保护接零, 下文会讲) 。
此时则会出现一个疑问——既然两个相线之间的电压就是380V, 那为什么还要同时使用三根相线呢? 这是因为, 两根相线只有在二者之间的夹角为120°时, 电压才是380V 。 而如果这两根相线之间的夹角发生了变化, 电压就会随之改变 。
而如果使用了三根相线, 它们之间的结构就要稳定得多(三角形的稳定性) 。 因此, 虽然两根相线也能够使额定电压为380V的电器正常工作, 但通常不会这样使用 。 中性线和地线都需要接地 中性线(零线)接地, 这一说法事实上是错误的 。
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性点接地 。 接地的方式 无论是中性点还是地线, 它们的接地方式都是相同的 。 接地方式有很多种, 最常见的是用扁钢焊接成一个“工”字型, 埋入1m深的坑内 。 再向坑内撒入盐水, 然后在坑内的扁钢上焊接一根垂直的扁钢, 伸出地面 。 这根扁钢与地线或中性点连接, 完成接地 。
零线和地线的区别
既然二者都需要接地, 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地线的结构是比较简单的, 一端连接接地装置, 另一端连接用户 。 它的作用比较单一, 就是为了防止用电器的外壳带电 。 用电器一旦发生漏电, 外壳上的电流, 会通过地线流向大地, 从而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 而中性线属于工作线路, 电流可以通过中性线, 直接回到电厂 。
【相线和零线的区别 相线是什么线】同时, 还有以下作用 。 中性点接地的作用 一旦发生相线接地(漏电后与大地接触等事故), 由于中性线与大地连接, 就会产生较大短路电流, 促使保护装置(熔断器、断路器等)迅速切断电路, 避免更严重事故产生 。
同时, 中性点接地后, 可以保证中性线上的电位与大地相同, 将中性点锁定为零电位 。 这样就会避免发生中性点偏移, 改变相线间的夹角, 造成三相电压不平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