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水稻潜叶蝇的危害和症状 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 。 在1993年 , 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 12320±1200—14810±230年 。 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 , 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 , 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
水稻潜叶蝇的危害:

【病虫害】水稻潜叶蝇的危害和症状 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水稻潜叶蝇成虫白天活动 , 行动较快 , 可贴水面低飞 , 并能停落水面或在水面上步行 。 成虫多喜在水边栖息 , 对糖蜜有趋性 。 新羽化的成虫半日即有交尾 , 多数是在羽化之后2~4d交尾 。 每天交尾数次 , 每次5~15min , 交尾时间长的可达35min 。 成虫初次交尾后12~48h开始产卵 , 1d内产卵多次 。 卵多产在平伏水面稻叶表面 。 1块卵数粒 。 每个雌蝇一生产卵47~655粒 , 平均226粒 。 产卵日数为8~28d , 产卵期先后持续1个多月 。 卵期一般为2~7d , 随温度高低变化较大 。 卵孵化时幼虫以其头部击破卵壳而出 。 随虫体伸出卵壳的同时 , 伸出锐利的口钩 , 幼虫即侵入寄主叶部组织内 。 卵孵化率平均为86.9% , 如卵产下后连稻叶浸入水中 , 孵化率可达99.3% 。
【病虫害】水稻潜叶蝇的危害和症状 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孵化后的幼虫 , 需35~60min可咬破叶面侵入叶内 , 侵入率一般为76.6%~96.1% , 浸入水中稻叶的幼虫侵入率高于直立水面稻叶的侵入率 。 幼虫有转叶为害的习性 , 尤以幼虫生育前半期转叶危害多;在转叶过程中常坠水死亡 。 幼虫经12~13次脱皮 。 在水温19.1℃条件下 , 幼虫历期13~15d , 平均13.7d;在水温22.5℃条件下 , 平均历期8.7d , 即进入蛹期 。 幼虫在稻叶里化蛹 , 也有少数个体从被害叶中脱出再侵入新叶化蛹 , 在水温16.8~23.2℃下蛹历期6~15d 。 梅河口地区大部分稻田5月下旬开始受害 , 受害盛期在6月10日前后 , 末期在6月20日前后 , 危害期持续约20d 。 药剂防治的施药适期是6月初 。
【病虫害】水稻潜叶蝇的危害和症状 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就是从土壤里下手 , 改良土壤 ,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 增加透气性 。 我们在采果后除了使用生物有机肥和中微肥外 , 在结果时期可以冲施自带营养的生物菌冲施肥 , 这种冲施肥既可以消灭土壤有害病菌 , 还可以活化改良土壤 , 关键是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糖、多肽物质 , 为植物及所含菌种提供所需营养 , 实现菌肥合一的好效果 , 即养根护根又改良土壤 , 还补充营养 , 比一般的生物菌肥或冲施肥要好一点 。
病虫害发生之后需要尽快治疗 , 错过时机 , 就会带来损失 。 在打药出现效果不好的时候 , 或病虫害产生抗性的时候 , 打药时可以加入消除抗性的增效剂助剂 , 这种助剂可以渗透病虫害表皮进入细胞内部 , 直达靶标 , 这样打药选药时就会简单很多 , 一般效果的药就可以治疗 , 也减少了复配种类 。
【【病虫害】水稻潜叶蝇的危害和症状 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