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1、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 ,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 扫墓俗称上坟 , 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 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 , 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 , 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 , 将纸钱焚化 , 为坟墓添一些新土 , 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 , 就可以收拾供品打道回府了 。


2、折柳赠别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 , 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 , 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感觉 。 自汉朝以来 , 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 , 借此互祝平安 , 因“柳”与“留”谐音 , 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 。


3、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由来已久 , 历史相对古老 , 最早叫做千秋 , 后来为了避免某些方面的忌讳 , 才改为秋千 。 最早的秋千一般都是以树枝为架 , 然后再拴上彩带 。 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的秋千 。 荡秋千的习俗传承至今 , 深受人们喜爱 , 不仅能锻炼身体 , 也可以借此锻炼自己的勇气 。


4、拔河

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 , 开始是在军队中盛行 , 当时叫“牵钩”、“钩强” , 后来流传到民间 , 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 。 拔河就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绳子 , 将对方拉出河界 , 就算获胜 。 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时期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 , 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 。
5、蹴鞠

蹴鞠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动 , 起源于战国时代 , 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 , 球面是用皮革做成 , 里面用羽毛填充 。 蹴鞠运动是古代清明节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 , 到了汉代 , 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 。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1、植树
清明节的时候 , 植树是一个中国的传统 , 清明节植树活动 , 现在已经在中国形成一个模式 。 其实清明节植树对于我们国家的生活环境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2、庙会
庙会是清明节又一个特色 , 中国很多的地区 , 在清明节的时候 , 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庙会活动 , 主要内容有踩高跷、跳大神、扭秧歌 。 这些活动也是一种祭奠神明的形式 , 在我国很多地区流行 。


3、祭祖
清明节习俗里面祭奠祖先是一个很关键的事情 , 因为我们要在清明节的时候去祖先的墓地进行祭奠 , 这样才能够表达我们对祖先的哀思 , 也是对我们亲人的一种思念之情 。


4、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中最有趣的一个环节 , 这主要是孩子游戏的一种 。 清明节放风筝的传统 , 已经有千年的历史 , 人们在放风筝的时候许下心愿 , 风筝飞起来以后 , 飞得越高 , 那么心愿达成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


5、吃青团
清明节的时候很多地区的人讲究吃青团 , 这种青团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 ,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 , 吃青团在隋唐之际就已经开始 。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2021年清明节是2021年4月4日21点31分 , 星期日 , 农历二月廿三 。

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 , 共3天 。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 , 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 , 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 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 , 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 这一时节 , 生气旺盛、阴气衰退 , 万物“吐故纳新” , 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 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 清明祭祖节期很长 , 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 , 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