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怎么才能练好字,怎样才能快速练好


怎样才能练好字 , 要实际有效的 。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 , 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 , 逆时而上 , 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 。 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 , 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 , 顺时而下 , 由行草而后楷书 。 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 。 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 , 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 , 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 。 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 , 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 , 没有必要走弯路 。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 , 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 , 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 。 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 , 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 , 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 , 掌握字的结构 。 在此基础上 , 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 ,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 , 即认真读帖 。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 , 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 , 专心致志的观看它 , 看准了才下笔 。 ”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 , 爱不忍离 , 索性坐下读碑三天 。 读的帖越多 , 眼力就会越高 , 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 , 好在哪里 。 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 , 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 。 发现不了美 , 不知什么是美 , 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 。 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 , 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 。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 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 , 无论何时 , 一旦提到这个字 , 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 。 做到胸有成帖 , 脑有成字 。
第三要练手 。 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 。 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 , 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 , 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 , 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 。 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 , 手笔一致的境界 , 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 。 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 。 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 , 手腕发酸 , 手不听使唤 , 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 。 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 , 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 。 还要注意练手感 , 让大脑能指挥手 , 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 , 变成了手的延伸 , 手能轻松的指挥笔 , 想快则快 , 想慢则慢 , 想轻则轻 , 想重则重 , 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
第四要练结构 , 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 。 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 。 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 , 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 。 掌握了汉字的结构 , 写出了方方正正 , 结构美观的黑体字 , 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 。 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 , 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 , 进行美化 , 都是难看的赘物 , 越变越难看 。 所以掌握字的结构 , 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
第五要练笔画 。 不少同学练过书法 , 他们从楷书练起 , 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 , 只记住了顿笔 。 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 , 状如鬼画符 。 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 , 抓住字形 , 取消顿笔 。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