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规范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赋能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人民网
近年来 , 临沭县以获批山东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化建设首批试点县为契机 , 强化政策引导 , 突出主体培育 , 坚持服务惠民 , 在全县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百千万”工程 , 打造了“源自临沭、服务全国”的乡村产业振兴“金丰”模式 。 目前 , 全县发展新型经营主体6070家 ,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852家 , 发展成方连片社会化服务面积9万余亩 , 亩均增加村集体收入100元、农户收入200元以上 。 “金丰”模式已推广至全国22个省市 , 成立了560家县级为农服务中心 , 小社长队伍达到9.36万人 , 2021年托管面积1200万多亩 , 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和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组织 。
临沭县规范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赋能乡村振兴
金丰公社将良种、良肥、良机、良技等合为一体 , 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落地 , 在粮食产区帮助农户实现“多打200斤 多收200块”的增产目标
强化扶持培育 , 促进服务组织“百花齐放” 。 坚持“政府搭台 , 企业唱戏” , 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领导小组 , 强化政策引领 , 激发粮食生产市场主体活力 , 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壮大 。 搭建政策引导平台 。 每年设立30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 连续三年投入资金600万元 , 对金丰公社购买的农机 , 在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再补贴;投入200万元奖励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村集体;投入150万元给予支部领办合作社“强村贷”贴息 。 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373万元 , 支持粮食生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 。 搭建农技服务平台 。 创新“1+1+1+N”技术推广服务模式 , 组建集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县级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联盟 , 下沉基层服务 , 有效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 搭建粮食保险平台 。 创新开展“政策保险+商业保险”双险模式 , 每年安排80万元 , 在政策性保险基础上 , 购买附加350元/亩的商业险 , 县财政给予5元/亩的保费补贴 。 今年新增加花生和地瓜保险补贴 , 每亩补贴10元 。 搭建主体培育平台 。 制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名录库 , 与银行共享 , 重点支持全国最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金丰公社、全国土壤批量检测最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蚯蚓测土 。
临沭县规范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赋能乡村振兴
金丰公社田间植保作业服务场景
规范服务标准 , 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 把服务质量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命线” , 坚持科学引导、规范管理 , 扎实推进服务全过程标准化建设 。 推进作业标准化 。 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基础 ,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 组织农技、农机、植保、土肥等相关专家制定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质量标准 , 确保规范、安全、高效 。 推进监管数字化 。 建立智慧农业数据采集信息平台 , 通过数字签单、采集服务轨迹、作业图像和面积分析 ,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 让农户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托管”、清清楚楚“收益” 。 推进销售标准化 。 依托金丰公社建立金丰电商平台 , 产品覆盖门店8000多家 , 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5.62亿斤 , 完成销售收入22.18亿元 。
【临沭县规范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服务机制 , 促进社会化服务“强村富民” 。 深化党建引领机制 , 增强集体实力 。 探索形成“双社联营”模式和“党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服务等模式 , 青云镇卢官庄村实施整村推进 , 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将2000亩土地与金丰公社联营 , 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40万元 , 农户租金和分红收入达到220多万元 。 深化服务惠民机制 , 增加群众收入 。 开展社会化服务托管 , 农业种植成本降低10% , 粮食平均增产100斤/亩 , 平均增收200元/亩 , 农户通过分红入股等方式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 小麦种肥同播、统防统治等环节 , 按市场服务价格每亩最低240元 , 实际只收农户170元 , 70元补助资金全部让农户受益 。 深化生态安全机制 , 增进社会效益 。 推广应用“土壤改良、减肥减药、水肥一体化、药肥一体化”等生态种植技术 , 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 (王芳 刘雪源 高凤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