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高怎么办,公务员体检胆红素刷了( 二 )


(3)新生儿降生不久可因红细胞大量破坏, 而肝脏酶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 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不足, 而出现生理性黄疸 。 还有先天性非溶血性吉尔伯特(Gilbert)氏病引起的黄疸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 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所造成 。 另外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肺炎及伤寒等, 在少数情况下也可出现黄疸 。 严重心脏病患者心衰时, 肝脏长期淤血肿大, 可以发生黄疸 。 各种原因造成的肝细胞损害, 均可引起肝性黄疸 。
由此可见, 只要是血中间接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的浓度增高, 都可以发生黄疸, 肝炎仅是肝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 遇到黄疸患者, 应根据具体情况, 结合体征、实验室检查、肝活体组织检查、B超及CT等理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找出黄疸的原因, 千万不要一见黄疸就武断地诊断为肝炎 。

无黄疸就不是肝炎吗?
因为从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多方面观察, 有黄或无黄只是症状不同, 其本质仍是肝炎 。
肝炎有无传染性并非由黄疸的有无和轻重来决定, 而是与有无病毒血症的存在和病毒是否正在复制、血和肝脏内复制指标是否明显有关 。 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例, 只要乙肝病毒的复制指标e抗原(HBeAg)、去氧核糖核酸聚全酶(DNAP)及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NA)等阳性持续存在, 不管临床上是黄疸型, 还是无黄疸型, 它们对易感者的传染性是完全一样的 。 实验证明, 乙肝表面抗原有e抗原双阳性的血清稀释到千万分之一时仍有传染性 。 这说明只要e抗原阳性, 不论有黄无黄, 都有传染性 。
从临床表现看, 无黄疸型与黄疸型肝炎基本相似 。 只是无黄疸型肝炎发病隐袭, 症状轻微, 经过缓慢, 这是因为患者免疫应答相对轻, 所致肝细胞损伤程度及广度比黄疸型较轻微 。

为什么有些黄疸病人尿黄而大便变白?
正常人血中胆红素很少而且基本上都是游离胆红素, 几乎没有结合胆红素 。 因为在肝内生成的结合胆红素, 直接从胆道排入肠腔不会返流入血 。 正常人的尿中有少量尿胆素原和尿胆原, 这是来自肠道中的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重吸收入血后有一部分体循环, 经肾从尿排出体外 。 尿中无游离的胆红素, 因为游离的胆红素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出, 也无结合胆红素, 因为在正常人血中无结合胆红素所以尿中也就无此物质 。 当患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时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 经肾从尿中排出, 使尿液呈深咖啡色 。
正常人粪便中有粪胆素原和粪胆素 。 因为排入肠道内的胆红素经过还原和氧化变成粪胆素原和粪胆素, 大部分从粪便排出使粪便形成黄颜色 。 当有某些病因使胆汁不能排入肠道时, 如胆道梗阻及肝细胞病变时, 肠道内则没有胆红素可变成粪胆素原及粪胆素, 这时大便就成了灰白色 。

黄疸可见于哪些疾病?
黄疸是指皮肤与粘膜因胆红素沉着而致的黄染 。 发生黄疸时, 血清胆红素含量常在34.2μmol/L(2mg)以上 。
黄疸首先需要与服用大剂量阿的平及胡萝卜素等引起的皮肤黄染相区别 。 后二者的黄染多为单纯皮肤发黄而无巩膜黄染, 血清胆红素亦不增高 。 此外, 黄疸还应和老年人的球结膜下脂肪积聚相区别, 后者黄染在内眦部较为明显, 球结膜多有凹凸不平的斑块状分布 。
黄疸系一症状, 常见于以下疾病 。
(1)传染病:常见者有病毒性肝炎、坏死后性肝硬变、伤寒病、败血症(合并细菌性肝脓肿) 以及钩端螺旋体病、肝结核等 。 其中以病毒性肝炎、坏死后性肝硬变最为多见 。
(2)肝胆和胰腺疾患:如肝脏或胆管的肿瘤、胆囊及胆管炎症或结石, 以及胰头癌等 。 由于压迫或阻塞胆管, 影响胆汁向肠道的排泄而发生黄疸 。 如果胆管完全阻塞, 大便可变成灰白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