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直面空心病?

【怎样去直面空心病?】作者:黎荔
怎样去直面空心病?
曾有一则消息引发网络热议 。 据传是大学的新生接受了一项心理测试, 其中要求回答的一个问题, 是“你觉得人生有没有意义” 。 不曾料到的是, 大多数的学生, 表现出一种困惑不解的态度, 甚至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活得没有意义 。 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徐凯文, 认为核心原因是学生患上了一种“空心病” 。 所谓“空心病”, 就是感觉到自己身上没有价值或意义, 也可以叫做“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 ”以前可以通过学习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当忽然之间实现了梦想, 到达了最高学府之后, 觉得要追逐的那种价值已失去意义了 。 当然, 徐凯文也解释说这个数据可能被误传, 真正有问题的人其实不多 。 但比现象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事实上, 不仅仅只是某一所高校, 某一部分学生患上了“空心病”, 甚至可以说我们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患上了“空心病”, 许多人有着强烈的无意义感, 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即使他们有着光鲜亮丽的社会形象, 但内心还是空荡荡的, 如置身荒野 。
《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提供的数据显示:10年来, 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 厌学、焦虑、敌对、敏感、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屡见不鲜 。 徐凯文认为“空心病”是中国的功利主义的教育导致出现的, 应试教育下脱颖而出的那些卓越个体, 其实许多人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无法拥有学习的价值 。 外表光鲜艳丽, 内里一片苍白;外面疙疙瘩瘩似乎挺有个性, 其实却经不起一点挤压 。 他们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 内心空洞, 情绪低落, 现在没有真正的喜欢上学习, 未来也不会喜欢他们所从事的职业, 甚至人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