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 稽首的含义

拜者必须屈膝跪地 , 左手按右手 , 支撑在地上 , 然后 , 缓缓叩首到地 , 稽留多时 , 手在膝前 , 头在手后 , 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 。 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 。 后来 , 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 , 也称“稽首” 。 不置可否 , 有一种跪是气势;有一种跪、拜 , 天生就有着夺人的气势 。
稽首的名词含义:古代跪拜礼 , 跪下并拱手至地 , 头也至地 。

稽首代表的三个礼节
稽首是跪拜礼
稽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 为“九拜”之一 。 行礼时 , 施礼者屈膝跪地 , 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 , 拱手于地 , 头也缓缓至于地 。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 , 手在膝前 , 头在手后 。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 , 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 后来 , 子拜父 , 拜天拜神 , 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 , 拜祖拜庙 , 拜师 , 拜墓等 , 也都用此大礼 。
稽首是出家人常礼
即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 道士行礼时 , 双手上不过眉 , 下不过膝 。 端身正立 , 二目垂帘 , 平心静气 , 二足离跪势约五寸 , 二足跟距离约二寸 , 足尖相距约八寸 , 形成外八字状;双手于腹前相交 , 左手大拇指指右手无名指根节 , 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梢节 , 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 , 躬身一礼 , 行礼时手与鼻相平 , 不可高于鼻;掌心向内 , 掌背向外画弧 , 滑落于胸口上 , 右手画弧线向下右环绕 , 同时躬身 。
稽首有赔罪的意思
【稽首 稽首的含义】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殷代是奴隶制》:“匡廼稽首于曶 , 用五田 , 用众一夫曰益 , 用臣曰疐 , (曰)朏 , 曰 奠 , 曰:‘用兹四夫 , 稽首’……‘稽首’ , 在这儿是赔罪的意思 。 ”
稽首时的具体施礼方法
关于稽首时的具体施礼方法 , 姚鼐说:“《周礼》曰:稽首其仪 , 右手至地 , 左手加诸右手 , 首加诸左手 , 是为拜手稽首 。 《礼》曰:稽首 , 据掌致诸地 , 以稽留其首于手之上 , 故曰稽首 。 ”(《日知录》卷二十八《稽首顿首》注引)这样 , 行礼者头要比屁股低 , 而地位相当的人相互行礼时 , 如振动 , 仅只是两手相击而后拜 , 头并不需要低到地面 , 故而头与屁股是差不多高的 。 所以《荀子·大略》说:“平衡曰拜 , 下衡曰稽首 , 至地曰稽颡 。 ”唐·杨倞注:“稽首 , 亦头至手 , 而手至地 , 故曰下衡 。 稽颡 , 则头触地 。 ”
稽首与顿首的区别
在“九拜”中 , 第二拜名“顿首” 。 郑玄注:“顿首 , 拜头叩地也 。 ”因顿地即举 , 故称“顿首” 。 顿首与稽首的共同处都是头叩地 , 区别在于是否停留 。 停留的谓稽首 , 不停留的谓顿首 。
正因为稽首之礼在先秦时代特别重要 , 所以 , 用先秦历史为题材的通俗小说中常常写到 。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三回:“周襄王回至京师 , 群臣谒见称贺毕 。 先蔑稽首 , 致晋侯之命 , 乞以卫侯付司寇 。 ”《封神演义》第五回:“道人左手携定花篮 , 右手执着拂坐 , 近到滴水檐前 , 执拂尘打个稽首”;第六十一回:“道人曰:‘稽首了!’广法天尊答礼 , 口称:‘道友何处来?有甚事见谕?”但殊不知 , 真龙天子 , 天命所归 , 朝野上下 , 同呼万岁 , 那整齐端正的官袍 , 那整齐划一的动作 , 那响彻九天的朝拜声 , 在权利与地位的巅峰回望 , 那匍匐在脚下的芸芸众生 , 天子的宝座是多么至高无上 , 只是在那浮华繁荣的背后 , 在那荣耀炫丽的深处 , 隐藏下的是多少高处不胜寒的寂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