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天气下练功需注意 读陈撄宁《道教与养生》有感

《道教与养生》一书 , 内容丰富 , 辞藻华丽 , 说理周详 。 但由于作者圆顿子(陈樱宁)是一名符其实的书橱 , 可谓之道学界的大文豪 。 虽曾受西派汪东亭师祖影响 , 而又不肯虚心 , 师心自用 , 故其所阐述的丹诀莽杂不纯 , 从其所著本书内容 , 亦可见其一斑 。
如其《辩(楞严经)十种仙》之作 , 有如生公说法能使顽石点头之能 , 而重仙轻佛之言 , 自不免溢于句里行间 , 又不免存门户之偏见矣 。 则又不如海印子(徐颂尧)求同存异 , 融仙佛为一体也 。
【炎热天气下练功需注意 读陈撄宁《道教与养生》有感】《静功总说》和《灵源大道歌》、《最上一乘性命双修二十四首丹诀串述》等 , 尤其是所引用的绝大部分书之原文 , 确乎是西派“心息相依 , 神定于虚”的翻版 。 但圆老某些布局与见解 , 仍不免与原旨略有出入 , 此即我所谓的“读书过多 , 用诀不专”也 。
比如《最上一乘性命双修二十四诀串述》 , 是依据《性命圭旨》为底本 , 揉取张三丰、李道纯等各家祖师丹诀于一炉而成 , 绝大部分都是好诗真诀 。 但据我浅见 , 仍不免略有矛盾 。 如“真心浩浩无穷极 , 无限神仙从里出 , 世人航着小形骸 , 一颗玄珠迷不识”(据《性命圭旨》) , 三丰祖师已将丹诀要妙一泄无遗 。 既说明只有浩浩无穷极的虚空大洞 , 才是生仙生佛生圣生贤的真心 , 和尹真人“空洞无涯是玄窍”之说 , 确乎同一旨趣 。 诗中点出世人执着小形骸之色身的错误 , 一颗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玄珠却没有人能知道 。 第三首所引是李道纯《中和集》的“两仪肇分于太极 , 乾以直专坤辟翕 。 惟赖中间玄牝门 , 其动愈出静愈入” , 则窍妙之位置、功法与立竿见影之显效均尽泄之矣 。 第四首薛道光《虚中诗》、五首出自白玉蟾、六首出自李道纯、七首出自刘长生《仙乐集》、八首出自《弄丸集》、九首十首出自陈抟 , 十一首出自《悟真篇》、十二首十三首出自邵康节等诗一线贯串 , 直示此虚空大洞玄牝之门的大作大用 , 但十四首出自陈泥丸、十六首出自《原道歌》、十七首出自陈泥丸、二十一首出自陈致虚等诗的涉人 , 又不免落人后天搬运 , 有“世人执着小形骸”之嫌了 。 尽管作这些诗的人 , 也都是数一数二的高真前辈 , 或许别有可解 , 但二者放在一起 , 总觉有点尴尬 , 不可融会贯通 。
曹文逸《灵源大道歌》原文一线贯通 , 以神气(性命)为主体 , 一贯到底 , 大丹窍妙全彰 , 是造丹嫡旨的直叙 。 而圆老之《白话注解》 , 于其中的部分章句 , 仍不免有穿凿附会之嫌 。 如“九年功满火候足”之解是中肯的 。 而“应物无心”之解 , 未免就不够全面 。 “应物无心神化速” 。 撄宁解云:“应物 , 就是在世间做利人济物事业 , 无心就是随缘去做 , 不是有心要做功德 。 神化速 , 就是用自己全神来行教化 , 功效自然很快 。 ”此句原意出自《定观经》“应物无心” , 应解当事来则应 , 事去不留 , 虽然形去接触事物 , 而心仍不动 , 傻子一样 , 随物现形心不动念 , 方可谓之 “应物无心” 。 神化速 , 即元神能很快获得显现 。 “故应物无心”者 , 谓我人在作功时 , 能如水镜之鉴物 , 而原无心计之丝毫夹杂也 。 在日常时 , 事来则应 , 事去不留 , 亦不有丝毫心计夹杂于其间 , 实即有事无事 , 常若无心 , 处静处喧 , 其志惟一之意 。 圆老则将“应物无心”解成“应物就是在世间做利物济人的事业 , 无心就是随缘去做 , 不是有心要做功德” 。 圆老的出发点是好的 , 但和本文之原意来分析 , 就不能说没有偏颇了 。 特作诗评三首以讽之 。 其一:聪明白误叹撄宁 , 注解依然又失真 。 应物物无心无物 , 安能解作物济人 。 其二:无心本是没繁心 , 过眼无心镜自明 。 解作随缘做功德 , 不由人笑是非生 。 其三:神化速即快化神 , 岂是耗神教化人 。 总是离题千万里 , 如将布种说耕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