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中医虚症解析 牙痛治疗十二小验方

收集的牙痛治疗十二小验方, 对于病因不同的牙痛治疗皆有效果, 被牙痛困扰的朋友不妨一试 。
1、白胡椒10克研成末, 加酒精调成糊状, 分4次放入牙洞内 。
2、针刺同侧劳宫穴, 中度刺激, 进针1~2次, 上下捻不留针 。
3、乌梅12个, 分别含于口中, 或兼含糖球也可 。
4、露蜂房适量, 加纯酒精适量, 点火燃烧, 待蜂房烧成黑灰时, 用手指蘸灰涂于患牙, 一般4~5分钟可止痛 。
5、生猪油、新棉花各少许, 用棉花裹猪油烤热, 咬在患牙痛处片刻, 1次1换, 反复数次 。
6、六神丸1~2粒, 碾碎置于患齿牙龈上5~10分钟, 每天1次, 一般不超过3次 。
7、杏仁15克(去皮尖)加盐少许, 煎汤含漱, 日3~4次(注意不要咽下去) 。
【六大中医虚症解析 牙痛治疗十二小验方】8、用冰块按摩合谷穴5分钟 。
9、针刺患侧太冲穴, 捻转进针, 得气后, 属风火牙痛用泻法, 虚火牙痛先泻后补 。 牙痛缓解后再针下关穴, 得气后留针30分钟 。
10、鸡蛋一枚, 将蛋清倒入碗内, 加白酒100毫升, 搅成糊状, 睡前服之 。
11、五倍子、川椒各60克, 雄黄6克, 共研细末, 用纱布包成黄豆粒大小, 酒泡装瓶备用 。 痛时取1粒置痛牙上咬之10分钟即可 。
12、针刺耳穴主穴三焦, 辅以神门, 均取患侧, 用5分毫针, 快速刺入反应点, 年老体弱者轻捻转, 年轻体壮者强刺激, 使针感达患处牙龈, 留针10~20分钟;每日1次 。


中医学非常重视气血阴阳以及先天(肾)后天(脾)的作用, 这六个方面的偏差(主要是不足), 是引起人体疾病的主要内在病因及病理变化过程 。
气血是指人体内的气和血 。 “气”的含义较广, 包括人体内能运行变化的精微物质, 或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均泛称为“气”, 诸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 血, 主要指血液, 为水谷精微所化生, 由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成 。 气与血各有其不伺作用, 而又相互依存, 以营养脏器组织, 维持生命活动 。
阴阳是将体内物质分类的方法, 阳主动, 阴主静, 阳主上, 阴主下 。 在各个脏腑中, 以功能活动为阳, 以物质基础为阴, 便分为肺阴、肺阳(气)、肾阴、肾阳、肿阴、脾阳等 。
临床上, 主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肾虚、脾虚等 。 兹分述如下 。
气虚一般多指中气不足或元气虚衰的病理现象 。 两者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 如饮食失调、劳倦伤脾, 每致中气受伤, 而见肢倦、乏力、神疲、食少等症;若素体虚弱, 或耗伤肾精, 每致元气受损, 而见头晕、腰酸、气短、气促、小便频数等症 。 大凡中气不足或元气虚弱的患者, 往往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活动, 可出现各脏器的气虚证候 。 其相应疗法为健脾法 。 健脾法适用于脾气虚弱, 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 常用方药有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 。
血虚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 。 可由失血过多, 或久病阴血虚耗, 或脾胃功能失常, 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 。 由于气与血有密切关系, 故血虚多易引起气虚, 而气虚不能化生血液, 又为形成血虚的一个因素 。 血虚主症为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等 。 其相应疗法为补血法, 是指补益阴血的一种治法 。 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眩晕耳鸣、心悸失眠、妇女月经不调、脉象虚细等症 。 常用药物有熟地、当归、白芍、首乌等 。
阴虚是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 。 因精血和汁液都属阴, 故称阴虚, 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 。 由于阴虚不能制火, 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 两者常互相影响 。 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 其相应疗法是滋阴法, 指滋养阴液的一种治法 。 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 或热盛伤津而见舌红、口燥等症 。 常用药物有沙参、玉竹、天冬、石斛、枸杞子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