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锻炼的基本操作 养生之术:养生桩简述

养生之术历史悠久, 方法繁多, 锻炼方式虽各有不同, 但总的目的都是为了祛病延年, 防止早衰 。 回忆数十年来我对养生术的学习和锻炼, 自觉简而易行, 受益很大的是站桩(养生桩) 。
站桩的姿势大体可分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半卧式等类型, 每个类型可分为几种, 甚至几十种不同姿势 。 虽然姿势种类繁多, 但除行走以外, 都有个共同特点, 就是开始练功时要做到闭目, 凝神静气, 然后慢慢地把姿势摆好, 使躯干四肢一直保持不动, 直到锻炼结束 。 初练站桩的人, 可以先练站式 。 站式练功开始时, 要两脚八字型分开, 宽度与肩齐, 两腿保持一定的弯曲度, 臀部似坐, 再把双手抬起, 抬手的位置要求是高不过眉, 低稍过脐, 近不贴身, 远不过尺, 臂半园, 腋半虚, 左手不往右身来, 右手不往左身去, 动作变化在这范围内 。 站桩每天可站两三次, 开始每次作十分钟左右, 以后逐渐延长到四十分钟, 下面谈站桩问题的几个体会 。
养生桩的起源和作用
养生桩是由我国“形意拳”的站桩演变而来 。 所谓“形意”者即:以形取意, 以意象形, 意自形生, 形随意转, 也就是形体精神同时锻炼的一种基本运动 。 它的基本作用, 一方面能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 另方面能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个人系统的新陈代谢 。 中枢神经得到充分休息, 调节功能就会加强, 血液循环加速和新陈代谢增强, 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分的灌溉 。 如果全身润泽生机旺盛就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
养生桩的特点
健身之术虽繁多, 但总的不外乎两大类——即动、静两种 。 一般说来, 运动是强身健骨的体育活动, 静功多是锻炼内在的真气, 充实三宝(神、气、精) 。 站桩是精神、形体同时锻炼的一种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是在练功的时候, 不一定要注意呼吸和意守丹田, 一般通过姿势、动静、虚实调配与适宜的意念活动, 就可达到腹式呼吸的要求和入静的目的 。 锻炼中虽然讲究形式, 但不必拘泥, 虽言意念, 但不必执着 。 它不仅能锻炼体力, 而且简便易行, 无论行、坐、卧、立, 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 。
姿势和时间的掌握
养生桩虽然是一种静中求动, 动中求静的功夫, 初学者按照一定的姿势做下去, 但也不宜固定姿势和时间, 可以根据体质的强弱和病情的不同给以适当的安排, 不要超过学者本身的负担能力 。 一般说来, 姿势不宜多变, 因为在神静气平和姿势安定后, 血液循环开始动打乱 。 所以, 先师一再提醒我们:“大动不如小动, 小动不如不动, 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 ”但是, 若真正掌握了内在运动规律, 能在形体的变动中毫不减低内在的运动时, 则可随意变更, 不受姿势限制 。 先师所谓“形意是不求形骸似”就是这个意思 。 练功时间最好让学者自己掌握, 如觉轻松愉快全身舒适, 则可多站些时间, 如感疲倦不适或神思烦乱, 则必须停止练习, 不要勉强支持 。
松紧问题
站桩是一种无力中求有力, 不动中求微动, 微动中求速动的运动 。 形体愈松, 血液循环愈快, 气力增长愈快 。 如用力, 则身必发紧, 全身失灵, 甚至有血气阻塞之弊 。 这种力量主要是精神的无形的, 如有形着力则失去运动本质 。 故先师一再告诉我们:“有形则破体, 无形则神聚, ”也就是说, 形体尽量放松, 精神尽量收敛, 虽外形拙笨, 而神意灵巧, 功作久者自有体会 。
肌肉锻炼
“肌肉若一”, 是锻炼中进一步的功夫, 这与口述有密切的联系, 就是姿势改变一点, 使肌肉的运动进一步增强 。 若没有这步功夫做基础, 任何动作也没有耐劳和持久的能力, 但是, 在肌肉锻炼的同时, 不应该放弃精神的修养, 仍是以形为本, 以意为用 。 为此, 加强运动, 即可减轻疲劳, 减低疲劳正是为了加强运动 。 所以, 把锻炼和休息应看作是一件事 。 但是调配适量, 使学者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持久耐劳能力 。 并注意到:在加锻炼的同时, 要尽量减少大脑和心脏的负担, 以舒适得力为原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