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行功 武派太极拳身法( 二 )


松肩、沉肘 , 二者关系十分密切 。 肘不松垂 , 肩头必然耸起;肩不能松 , 肘端也易随之上抬 。 气血就会阻塞了肩、肘关节部位 , 影响劲力畅通于掌根及指端 。 肩、肘关节僵滞 , 走架固然难以轻灵圆活 , 与人推手更易为人所制 。
松肩、沉肘做得好 , 有益于涵胸、拔背之顺利完成;松肩、沉肘做不好 , 涵胸、 , 拔背也会受到影响 。
(七)裹 裆
两腿犹如骑在马上 , 两膝内扣有内裹之意 。 两腿下屈 , 重心下降 , 则桩步自稳 。 弓箭步定势时 , 虚腿胯根微向内掩 , 将裆提住;后坐步定势时 , 前腿 (即虚腿)胯根要微向内合 。 能裹裆则两股与骨盆所成之杵臼关节运转之地位宽绰 , 则回旋便利 , 为安身之要法 。 但裹裆不可太过 , 形成夹裆、尖裆 。

太极行功 , 功在调合阴阳 , 交合神气 , 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 。
行功之先 , 犹应治脏 , 使内脏清虚 , 不着渣滓 , 则神敛气聚 , 其息自调 。
进而吐纳 , 使阴阳交感 , 浑然成为太极之象 , 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 。
冥心兀坐 , 息思虑 , 绝情欲 , 保守真元 , 此心功也 。
盘膝曲股 , 足跟紧抵命门 , 以固精气 , 此身功也 。

紧合其睫 , 睛珠内转 , 左右互行 , 以明神室 , 此目功也 。
大张其口 , 以舌搅口 , 以手鸣天鼓 , 以治其热 , 此口功也 。
舌抵上颚 , 津液自生 , 鼓漱咽之 , 以润其内 , 此舌功也 。
叩齿三十六 , 闭紧齿关 , 可集元神 , 此齿功也 。
两手大指擦热摺鼻 , 左右三十六 , 以镇其中 , 此鼻功也 。
即得此太极行功奥窍 , 还须正心诚意 , 冥心绝欲 , 从头做去 , 始能逐步升登 , 证悟大道 。 长生不老之基 , 即胎于此 。 若才得此太极拳法 , 不知行功之奥妙 , 挈置不顾 , 此无异炼丹不采药 , 采药不炼丹 。 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 , 即外面功夫 , 亦绝不能成就 。 必须功拳并练 , 盖功属柔而拳属刚 , 拳属动而功属静 , 刚柔互济 , 动静相间 , 始成太极之象 , 相辅而行 , 方足致用 。 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 , 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