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字号怎么取,输入名字自动取表字


人的字号怎么取:比如诸葛亮字孔明 古人有名有字, 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 。 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成人礼)时取字, 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许嫁)时取字 。 名和字往往有着意义上的关联 。 比如题主所举的杜甫, 甫的本意就是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如《诗经﹒大雅﹒烝民》:“肃肃王命, 仲山甫将之 。 ”更多的例子则如:宰予, 字字我;端木赐, 字子贡 。 有的人名和字是同义词, 比如屈平, 字原(《尔雅﹒释地》:“广平曰原 。 ”)有的人名和字则是反义词, 比如曾点, 字皙(《说文》:点, 小黑也;皙, 人色白也 。 )
有些时候名与字之间的关联并不只是近义反义那么简单 。 比如孔子, 名丘, 字仲尼 。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的父母“祷于尼丘”, 遂生孔子, 因此名丘, 字仲尼 。 随着时间的流逝, 一些字的意义发生了变迁, 而许多故事也淹没在风尘, 一些人的字与他们的名的关联, 我们或许永远也不得而知了 。
还有一种常见男子的字的构成, 是常常在字的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在字的后面加上“父”或者“甫”表示排行 。 这是周代贵族男子的做法, 如此男子字的全称有三个字, 如伯禽父, 还有之前提过的仲山甫 。 也有只以排行为字的, 如管夷吾, 字仲;范雎, 字叔 。 但少见 。
上古时期, 名和字连着说的时候, 都是先称字, 后称名 。 例如孔子的父亲叔梁(字)纥(名) 。 汉代以后, 则先称名后称字 。 比如《游褒禅山记》最后记载同游者:“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名)君玉(字), 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
上古尊卑等级森严, 尊对卑称命, 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只能称字, 甚至连字都不能称(对父母) 。
古人的字是尊辈取得, 但他们还有很多别号, 别号就可以自己取了 。 如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陆游字务观, 号放翁 。 后人更多称他们的号而非字 。 当然对人称字和称号都是表达了极大的尊敬 。 不过古人对一个人最尊敬的称呼是既不称字也不称号, 如杜工部(官名), 王临川(出生地), 韩昌黎(郡望)等 。
字号怎么取 古人起名取字, 方式多种多样, 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 。
扣合式:名与字扣合严密, 共同表示一个深刻内容 。 例如屈原, 其名平, 字原, 扣合而为“平原” 。 北宋散文家曾巩, 字子固, 扣合为“巩固” 。
并列式:名与字是等同事物或同一属性的两个方面 。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轲”与“舆”都同车有关系 。 东汉文学家王充, 字仲任, “充”与“任”属性相同 。
注释式:名与字有互相注释的作用, 使道理讲得透切 。 东晋葛洪, 字雅川, 有“大川洪涛”之意, 寓有履行常规惯例, 遵循和师法先贤道德规范之意, 表达
了远大的志向 。
同用式:名与字用相同的字表示 。 明冯梦龙, 字犹龙, 同用一个“龙”字 。 明末清初戏曲家李玉, 字玄玉, 同用一个“玉”字 。
相对式:名与字对立相匹, 对照强烈 。 南宋哲学家朱熹, 字无晦, “熹”同“晦”明暗相对 。 现代戏剧家洪深, 字浅哉, “深”同“浅”相对 。
因果式:名与字互为因果, 揭示出事物的规律 。 南宋辛弃疾, 字幼安, 从小根除病疾, 自然得获安康 。 元朝马致远, 字千里, 骏马奔驰可致千里之意 。
推导式:以其名而推其字, 反之亦然 。 如唐张九龄, 字子寿, “九龄”正属“童子之寿”也 。 唐李贺, 字长吉, 吉宿长临, 正应庆贺 。
呼应式:名与字互相呼应, 揭示出意义 。 如东晋郭璞, 字景纯, 正是“璞玉”同“纯良”呼应 。 清孔尚任, 字举重, “任”同“重”呼应, 寓有“任重道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