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怎么办 肥胖症的治疗方法,肥胖症怎么办,肥胖症用药

肥胖症一般治疗一、治疗
治疗的两个主要环节是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热量消耗 。 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 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 。 继发性肥胖症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 各种并发症及伴随病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
1.行为治疗
通过宣传教育使病人及其家属对肥胖症及其危害性有正确的认识, 从而配合治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 自觉地长期坚持是肥胖症治疗首位及最重要的措施 。
2.控制饮食及增加体力活动
轻度肥胖者, 控制进食总量, 采用低热卡、低脂肪饮食, 避免摄入高糖类食物, 使每日总热量低于消耗量, 多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如能使体重每月减轻500~1000g而渐渐达到正常标准体重, 不必用药物治疗 。
中度以上肥胖更须严格控制总热量, 女性患者要求限制进食量在5~6.3MJ(1200~1500kcal)/d, 如超过6.3MJ/d者, 则无效 。 男性应控制在6.3~7.6MJ(1500~1800kcal)/d, 以此标准每周可望减重1~2磅 。 食物中宜保证适量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性蛋白(占总蛋白量的三分之一较为合适), 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不少于1g 。 脂肪摄入量应严格限制, 同时应限制钠的摄入, 以免体重减轻时发生水钠潴留, 并对降低血压及减少食欲也有好处 。 此外限制甜食、啤酒等如前述 。 如经以上饮食控制数周体重仍不能降低者, 可将每日总热量减至3.4~5MJ(800~1200kcal)/d, 但热量过少, 病人易感疲乏软弱、畏寒乏力、精神萎顿等, 必须严密观察 。 据研究, 饮食治疗早期蛋白质消耗较多, 以致体重下降较快而呈负氮平衡, 当持续低热卡饮食时, 发生保护性氮质贮留反应, 逐渐重建氮平衡, 于是脂肪消耗渐增多, 但脂肪产热量约10倍于蛋白质, 故脂肪组织消失量明显少于蛋白质组织量, 而蛋白质相反合成较多时, 反可使体重回升, 这是人体对限制热卡后的调节过程, 因此饮食治疗往往效果不显著, 在此情况下, 宜鼓励运动疗法以增加热量消耗 。
3.药物治疗
对严重肥胖患者可应用药物减轻体重, 然后继续维持 。 但临床上如何更好地应用这类药物仍有待探讨, 用药可能产生药物副作用及耐药性, 因而选择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必须十分慎重,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衡量可能得到的益处和潜在的危险(利弊得失), 以作出决定 。
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2000年关于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导意见:药物治疗只能作为饮食控制与运动治疗肥胖的辅助手段 。 有以下情况时可考虑药物治疗:①明显的饥饿感或食欲亢进导致体重增加;②存在相关疾病或危险因素, 如IGT、血脂异常、高血压等;③存在肥胖相关性疾病, 如严重的骨关节炎、睡眠阻塞性通气障碍、反流性食管炎等 。 以下情况不宜使用减肥药物:①儿童;②原先有过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者;③孕妇及乳母;④正在服用其他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的病人 。
目前获准临床应用的减肥药物只有奥利司他和西布曲明, 但仍需长期追踪及临床评估 。
奥利司他(orlistat)是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 。 使食物中脂肪吸收减少30%, 促进能量负平衡从而达到减肥效果 。 推荐剂量为120mg, 3次/d, 进餐时服药 。 不被胃肠道吸收, 可见轻度消化系统副作用, 如肠胃胀气、大便次数增多和脂肪便等 。
西布曲明(sibutramine, β-苯乙胺)是中枢神经作用药物 。 抑制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再摄取, 减少摄食, 降低体重;还具有产热作用, 可能与其间接刺激中枢交感传出神经、激活褐色脂肪组织中的β3肾上腺素能受体, 导致其中葡萄糖利用增高有关 。 剂量为10~30mg, 1次/d, 早餐时服药 。 本药的副作用包括食欲降低、便秘、口干、失眠、轻、中度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快等, 需给予监测, 有心血管并发症者慎用或不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