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例口腔种植牙机器人手术在青岛完成,精准度控制在0.25毫米内

本文转自:掌上青岛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0日讯 准确定位、打孔、钻洞、种植牙齿……今天,在青大附院崂山院区口腔种植科手术室,一名牙齿缺失的患者口腔内被成功植入了一颗种植体 。 与以往不同的是,上述动作均由机器人自动完成,一支机械臂在患者口腔内自动游走,而医生只需在一旁安静观察电脑显示屏,并适时为机器人更换钻头即可 。 这是山东省首例口腔种植牙机器人手术,由青大附院口腔种植科主任赵保东团队完成 。
术前,患者只需要拍摄CBCT和口腔数字化扫描,在系统软件中进行个性化种植体方案设计并完成机器人运动路径规划,机器人自动采集并记录这些数据 。 术中,医护人员会为患者佩戴上3D打印的导板定位标识,同时,对机器人进行模拟测试和数据校正 。
观海新闻采访人员看到,手术开始后,种植牙手术机器人的机械“手臂” 按照规划路径,自主精准运动到预定位置,并依据医生设计的种植体位置、角度和深度进行窝洞预备 。 接着,将种植体精准植入窝洞中 。 术中,机器人会随着患者头部的移动,迅速做出随动调整 。 整个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嘴巴无需呈张大状态,留有探针可进的缝隙即可 。 此外,机械臂设有自动收集唾液的装置,不需助手用管子吸走唾液 。
山东首例口腔种植牙机器人手术在青岛完成,精准度控制在0.25毫米内
【山东首例口腔种植牙机器人手术在青岛完成,精准度控制在0.25毫米内】手术仅用十余分钟,实现良好的初期稳定性 。 经过数据配准分析,植入种植体精度误差小于0.25毫米 。 植入位置准确,最大程度实现了微创种植,降低了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 。
该款口腔种植牙机器人是我国口腔领域的首款种植牙机器人获批产品 。 该系统将手术设计软件、光学跟踪定位仪和机械臂操作平台三者统一,分别相当于医生的脑、眼、手的补充和增强 。 通过智能机器人在导航的引导下构建并校准数智三维空间,按照术前的手术规划自动完成种植窝洞的制备和种植体植入 。
据悉,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是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 。 我国约有4亿缺牙患者,而种植技术是目前首选治疗方式,每年植入种植体200万-300万颗 。 但是,目前我国经过系统培训的种植医生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提供最佳修复方案,导致术后并发症较高 。 加上口内空间狭小,有些区域不易直视,医生操作困难,特别是在多颗牙种植时,容易导致位置偏差 。 赵保东告诉采访人员:“高年资医生的种植误差可以控制在1毫米内,而年轻医生要经过很多年的培养才可以‘成手’ 。 种植牙机器人误差控制在0.25毫米以内,解决了精准度的问题,此外,它还可以节省人力,此前,一台种植牙手术需要3-4个人,手术机器人只需要1-2个人辅助即可 。 ”
采访人员获悉,近年来,青大附院口腔种植科开展了多项国内外前沿技术,如计算机辅助的数字化导板种植技术、内窥镜下盘钻法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前牙自体牙片植骨技术以及自体牙骨粉移植技术等,为省内及岛城患者带来了福音 。 赵保东说:“随着技术的发展,今后还将实现口腔种植牙机器人远程手术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