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病因 肾结石的病因,肾结石有哪些原因( 五 )


④血清蛋白:Dussol等发现 , 血清蛋白与草酸钙结晶结合可进入结石基质 。 此外基质中尚含有 alpha;-球蛋白 , 偶含 gamma;-球蛋白 。
⑤骨桥素(osteopontine , OPN):OPN为一种糖蛋白 , 可将成骨细胞和羟基磷灰石连接 。 免疫组化发现 , 正常肾脏远端肾小管有散在的OPN 。 给大鼠服用乙醛酸制作肾结石模型时发现 , 随乙醛酸量增大 , OPN含量增加 , 并使肾小管细胞肥大、空泡变性 , 继之钙盐沉积 , 形成结石核心 。 动物实验表明 , PTH使肾组织中OPN的表达增加 。 肾积水 , 尿路感染时也可使OPN在肾组织中表达增加 。 雌激素可下调OPN的表达 。
⑥钙防素(calprotection):肾脏钙防素可能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 , 存在于远端肾小管及其周围部位 。 肾脏形成结石时 , 局部的钙防素明显增多 。
4.草酸代谢与结石形成
在肾结石结石中 , 以草酸钙结石最为多见(约占80%) 。 因此研究草酸钙结石的原因及其形成过程更具有实际意义 。
草酸(HOOC-COOH)为简单的二羟基酸 。 草酸是很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一种代谢终产物 。 草酸在动物或植物体内以盐的形成存在 , 在自然界中最普通的形式是草酸钙 。 草酸钙构成植物的骨架或真菌的菌丝 。 但在动物(特别是人)体内往往是结石的生成因素 。
约10%的尿草酸来源于日常饮食 , 其余来源于体内代谢 。 虽然饮食中的草酸仅占尿草酸的10% , 但却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 例如 , 阿拉伯人的饮食中草酸含量较多 , 钙含量少 , 因此尿中钙含量可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 由于尿草酸增加 , 所以结石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 此外 , 在低钙饮食或空腹时 , 肠道对草酸的吸收显著增加;一般进食后可见尿草酸增加;由于季节变化 , 尿中草酸水平出现波动 , 即蔬菜上市较多的季节 , 尿中草酸水平增高 。
肠源性高草酸尿症病人尿中的草酸主要来源于饮食 。 回肠切除或行空肠-回肠吻合术(肠间短路)后 , 脂肪吸收不良 , 肠道内脂肪酸增加 。 此时 , 肠道内的钙与脂肪酸结合形成粪石 , 与草酸结合的钙减少 , 可被吸收的游离草酸增多 , 因此服用钙剂可降低尿中草酸含量 。 然而 , 口服钙不应超过3.0g/d , 否则尿钙可轻度升高 。 大量饮用矿泉水后 , 由于钙摄入增多 , 所以尿钙增多 , 而尿草酸却减少 。
①钙的摄取:由于1 , 25-(OH)2D3和PTH的调节 , 所以即使增加钙的摄取量 , 肠道吸收的钙也不会过分增多 。 草酸在肠道的吸收缺乏这种反馈调节机制 。 若饮食中的草酸含量增多 , 肠道可吸收的游离草酸也增多 , 饮食中的草酸量可直接决定肠道吸收的草酸量 。 如果摄取的钙增多 , 草酸的吸收反而降低 。 一般认为 , 草酸从肾小球滤过 , 在近端肾小管分泌或重吸收 , 内源性草酸和由肠道吸收的草酸几乎均由肾脏排泄 。 同时服用乳酸钙和枸橼酸制剂可减少尿中草酸的排泄 。 因此 , 平时多进含钙饮食 , 对降低我国的结石发病率可能有重要意义 。
②高蛋白饮食:近年来 , 尿路结石发生率急剧增加的原因主要与高蛋白饮食(尤其是动物蛋白的过量摄取)有关 。 所以 , 过量摄取蛋白质使尿中草酸增加 , 促进结石形成 。 高蛋白饮食促进结石形成的原因可能是:进食高蛋白饮食后 , 使尿中尿酸增多 , 尿液pH值下降 , 易导致草酸钙结石形成;尿中尿酸增多使尿酸结晶形成增多 , 产生附生作用有助于形成尿酸与草酸钙的混合结石 。
③高脂肪饮食:伊藤晴夫采用多变量分析摄入的营养物质与尿草酸的关系 。 结果发现 , 钙可减少尿草酸 。 而脂肪可提高尿草酸水平 。 由于摄入的脂肪未被完全吸收 , 肠道中残留的脂肪酸与钙结合 , 所以本应与草酸结合的钙减少 , 导致游离草酸增多而被肠道吸收 , 使尿草酸增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