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眼泪是怎么形成的,泪失禁体质是心理疾病吗


眼泪是怎么形成的? 眼泪是一种弱酸性的透明的无色液体,其组成中绝大部分是水(98.2%),并含有少量无机盐、蛋白质、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补体系统等其他物质 。
流泪分两类:反射性流泪和情感性流泪 。 在情感性流泪中含蛋白质比反射性流泪多,并且情感性流泪有一种类似止痛剂的化学物质 。 眼泪中的乳铁蛋白、β-溶素等都具有防卫功能,能抑制细菌生长 。 此外眼泪的分泌会促进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不让其形成肿瘤 。
还有一点,反射性流泪的含盐度比情感性流泪的含盐度高 。
 眼泪来自于泪腺 。
泪腺是由细管状腺和导管组成,它就是分泌泪液的器官 。 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泪腺窝里,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眶部,也叫上泪腺,较大,形态很像杏仁,大约12mm×20mm;下部为睑部,也叫下泪腺,较小 。 泪腺有10~12条排泄管,泪液产生后就由这些排泄管排出 。 在正常情况下,泪腺在白天大约分泌0.5~0.6ml的泪液,起湿润眼球的结膜和角膜的作用,而在人睡觉时,则停止分泌泪液 。
泪液是一种弱碱性的透明液体,其中98.2%是水,其余为少量无机盐和蛋白体,还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补体系统等其他物质 。
眼泪产生后,通过泪道排泄 。 泪道由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 。 泪小点在上、下眼睑缘内侧各有一个,眼泪由泪小点进入像下水道一样的泪小管,通过长约10mm的泪小管进入泪囊,泪囊专门是用来收集和贮存泪液的,防止泪液外流 。 泪囊大小大约为12mm×6mm,泪囊的下方有一根长12~24mm、直径3~6mm的管子直通鼻腔,这就是鼻泪管,泪囊中的眼泪通过鼻泪管进入鼻腔 。 所以当我们点眼药水时,要用手指按住鼻根部,就是为了防止眼药水通过鼻泪管流入鼻腔 。
眼泪并不完全表示情绪的变化 。 当我们眼睛中落入灰尘等异物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眼泪,把异物冲出来 。 眼泪中除大量的水外,还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乳铁蛋白、β-溶素等,它们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 因此眼泪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防卫 。 另外,眼泪还能湿润眼球表面,湿润结膜囊,改变角膜的光学性能 。
眼泪是怎么形成的? 眼泪来自于泪腺 。 泪腺是由细管状腺和导管组成,它是分泌泪液的器官 。 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泪腺窝里,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眶部,也叫上泪腺,较大,形态很像杏仁,大约有12×20mm,下部为睑部,也叫下泪腺,较小 。 泪腺有10~12条排泄管,泪液产生后就由这些排泄管排出 。 泪液是一种弱碱性的透明液体,其中98.2%是水,其余为少量无机盐和蛋白体,还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补体系统等其他物质 。
眼泪产生后,通过泪道排泄 。 泪道由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 。 泪小点在上、下眼睑缘内侧各有一个,眼泪由泪小点进入象下水道一样泪小管,通过长约10mm的泪小管进入泪囊,泪囊专门是用来收集和存贮泪液的,防止泪液外流 。 泪囊大小大约为12×6mm,泪囊的下方有一根长12~24mm、直径3~6mm的管子直通鼻腔,这就是鼻泪管,泪囊中的眼泪通过鼻泪管进入鼻腔 。 所以当我们点滴眼液时,要用手指按住泪囊部,就是为了防止滴眼液通过鼻泪管流入鼻腔
人在忧伤、悲痛、伤心的时候,会流眼泪;人在高兴的时候也会流眼泪 。 眼泪似乎成了情绪变化的象征,其实眼泪并不完全表示情绪的变化 。 当我们眼睛中落入灰尘等异物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眼泪,把异物冲出来 。 眼泪中除大量的水外,还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乳铁蛋白、β-溶素等,它们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 因此眼泪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防卫 。 一般情况下,结膜囊并不是细菌生存的理想场所,因为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38℃,由于眼睛睁开时,泪液蒸发,角膜表面的温度可低达30℃,因而不适合细菌的生长,但长时间的闭眼或包扎,结膜囊的温度就会上升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 结膜囊的防卫作用来自泪液中抑菌物质 。 泪液中溶菌酶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分解存在于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类物质,以达到杀菌的目的 。 在眼泪中的免疫球蛋白共发现了五种,其中最多的是免疫球蛋白A,它能抑制病菌在黏膜表面的附着,在溶菌酶等参与下,溶解细菌,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 乳铁蛋白则通过阻止细菌对铁离子的利用,而抑制细菌的代谢,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 。 β-溶素为一种非溶菌酶抗菌物质,它主要对抗葡萄球菌,裂解细菌的细胞质膜,协助溶菌酶作用 。 另外,眼泪还能湿润眼球表面,湿润结膜囊,改变角膜的光学性能 。 您瞧,眼泪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所以它并不仅仅是表示情绪的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