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症状 破伤风的症状,破伤风的早期症状,体征

一、破伤风症状
绝大多数破伤风患者均有外伤史 , 伤口多先有或合并化脓性感染 。 一般伤口较深 , 常有异物及坏死组织残留 。 部分患者伤口较小而隐蔽 , 常被患者忽视而致延误诊断和治疗 , 甚至因病情发展而造成严重后果 。
潜伏期为1~2周 , 最长可达数月 。 潜伏期愈短常病情愈重 , 短于1周的病例 , 多为重型破伤风 。 曾用破伤风类毒素自动免疫或受伤后进行预防性破伤风抗毒素注射者 , 潜伏期一般较长 。
早期症状为全身不适 , 肌肉酸痛等 , 嚼肌痉挛所致的张口困难是最早的典型症状 。 其他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全身肌张力增高和继后出现的阵发性强直性肌痉挛 。 患者神志清楚 , 当病情进展而出现阵发性强直性肌痉挛时 , 患者十分痛苦 , 常由很轻微的刺激 , 即引起一次痛苦的痉挛 。
从出现肌张力增高到首次出现强直性肌痉挛的时间称为初痉期 。 初痉期短于48h者 , 提示病情较重 。 病情的进展表现在痉挛的间歇期缩短而持续时间延长 。 如喉部肌肉及呼吸肌出现持续性痉挛而未能缓解时 , 患者可因窒息而立即死亡 。 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强直引起破伤风患者特征性的痉笑面容、吞咽困难、颈强直、角弓反张、腹肌强直及四肢僵硬等临床表现 。 较重的病例常同时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 , 如高热、多汗、心动过速等 。 高热是破伤风患者预后差的重要标志之一 。
二、诊断标准
破伤风的诊断主要靠外伤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 。 如短期动态观察患者症状发展 , 亦能早期作出诊断 。 当患者有确切的外伤史或有感染伤口存在 , 继之发展张口困难 , 全身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 诊断应无困难 。 如再发展阵发性肌痉挛 , 则可更加肯定诊断 。 但临床约有20%的破伤风患者无明显外伤史 , 诊断主要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 此时 , 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
三、分类
1、临床常根据患者的特点
将破伤风分为轻、中、重三型 。
【破伤风的症状 破伤风的症状,破伤风的早期症状,体征】轻型潜伏期超过10天 , 全身肌强直程度较轻 。 可在起病后4~7天出现肌肉痉挛性收缩 , 但持续时间很短 , 一般数秒钟即停止 。
中型患者潜伏期7~10天 , 初痉期2~4天 。 临床肌肉强直显著 , 具有典型的牙关紧闭及角弓反张 。 阵发性痉挛持续时间延长 , 持续10s以上 , 且发作频率增加 , 但尚无呼吸困难和喉痉挛发生 。
重型患者潜伏期短于7天 , 初痉期多短于48h 。 全身肌肉强直明显 , 频繁发生痉挛性肌肉收缩 , 持续时间长 , 常致患者发绀 , 并易致喉痉挛窒息 。 患者常有高热及肺部感染 , 或因频繁抽搐缺氧而发生脑水肿 。 严重者发生昏迷 , 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和全身衰竭 。
2.亦有主张以全身肌强直和阵发性肌痉挛的程度
进行分型 , 更能直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 而潜伏期及初痉期的长短仅为判定病情时参考 。
仅有全身肌肉强直而无阵发性肌痉挛者为轻型 。
有明显全身肌强直伴阵发性肌痉挛 , 但能适当应用镇静剂控制痉挛者定为中型 。
当痉挛发作频繁又不易为镇静剂控制 , 或出现喉痉挛者 , 判为重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