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最适合冬季吃的11种肉

上一页 1 2 3 4 5 第六 , 鸡肉 。 中医认为 , 鸡肉性味甘、温 , 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的作用 。
传统医学认为 , 鸡肉性味甘 , 平 , 微温 。 具有补中益气、滋养五脏、强筋壮骨、补精增髓、固胎利产之功能 。 适用于脾虚久泻 , 病后或产后虚弱、气血亏虚、崩中带下、暑湿水肿、产后少乳等症 。 还有乌骨鸡 , 历来被视为妇科补虚圣药 , 对崩中证、赤白带下、月经不调和女性不育症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需要滋补身体的人 , 不仅要喝鸡汤 , 更要吃鸡肉 , 这样才更科学、更合理、更营养 。

鸡肉粥
母鸡1只(约1000——1500克) , 剖洗净后煎取鸡汁剔出鸡肉切碎 , 再将原汁鸡汤和鸡肉分次同粳米100克煮粥 , 待辔煮至浓笛时加生姜、胡椒粉、葱花、大蒜、精盐高即可食用 。 每日2次 , 早晚温热服用 。 此方具有滋养五脏 , 补益气血之功效 。 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赢瘦、气血亏损所引起的衰弱的病症 。 无病常食有强身健体 , 抗衰防老 , 延年益寿之功效 。

清蒸人参鸡
生晒参15克(切片)、母鸡一只(约500克)水发玉兰片、香菇15克 。 先将鸡宰杀去毛和内脏 , 入开水锅中烫一下 , 洗净后放入砂锅中 。 加生晒参片、玉兰片、香菇、火腿肠、生姜、葱头、胡椒、高汤、料酒适量 , 上锅用武火蒸至鸡肉烂熟时 , 取出倒入汤汁 , 置火上烧开 , 入葱花、味精生新浇在鸡肉上即成;食用时 , 可分餐佐食 。 此方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养血补血、安神养脾之功效 。 适用于劳伤虚损、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阳萎早泄、气血不足、产后或病后虚弱、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记忆低下以及月经不调、痛经、性欲冷淡等症状 。 此品宜冬季进补 。

龙马童子鸡
童子鸡一只(约1000克——1500克)、虾仁15克、海马15克、枸杞20克、锁阳15克 , 先将鸡宰杀 , 去毛及内脏入开水锅煮5分钟取出 , 再将洗净的海马、虾仁、枸杞、锁阳与童子鸡一同放入蒸钵内 , 加入少许的葱节、生姜、胡椒、清汤适量 , 上锅蒸烂至烂熟 。 另用水淀粉、味精勾芡收汁淋在上面即可食用 。 此方具有补肾壮阳、益气开胃、强精起痿之功效 , 适用于痿早泄、腰膝酸软、小便频繁、女子月经不调、性欲淡漠及脾胃虚弱之面色无华、四肢乏力、食欲不佳等症状 。

六味乌骨鸡
乌鸡1只(约1000——1500克)、山药20克、枸杞20克、陈皮3克、良姜3克、将乌鸡去毛及内脏洗净 , 陈皮、良姜切细用纱布包扎;将乌鸡入开水中煮5分钟取出 , 放入蒸钵内 , 再将药包及当归、山药、枸杞一同放入鸡腹内 , 把生姜、胡椒、葱头、香菇、火腿肠放在鸡腹四周加少量清汤蒸至熟烂 , 用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 此方具有补益气血、温中健脾、养肝益肾之功效 , 适于一切虚损之赢瘦体弱、食欲减退、头晕眼花、耳聋耳鸣、腰膝以软和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 各种贫血更年期综合症等症 。 对女子崩漏不止 , 产后血虚 , 下腹冷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症状有较好疗效 。
第七 , 鸭肉 。 中医认为 , 鸭肉性味甘、咸、微凉 , 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 。
《本草纲目》记载:鸭肉“主大补虚劳 , 最消毒热 , 利小便 , 除水肿 , 消胀满 , 利脏腑 , 退疮肿 , 定惊痫 。 ”冬季吃鸭肉是一种良好的进补方法 。
鸭肉粥
原料:鸭肉250克 , 粳米100克 , 黄酒、鸡粉、葱花适量 。
制作:将洗干净的鸭子剁碎切成小块 , 然后用少量食盐、黄酒拌匀 , 腌制两小时 。 将鸭肉投入锅中煮几滚 , 撇去浮沫 , 改小火慢煮一个小时 , 放进淘净的粳米同煮至米烂 , 放入鸡粉、葱花调味即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