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怎么画,一步一步教画诸葛亮


怎样画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小人简笔画 【如下:】

三国演义诸葛亮怎么画 【诸葛亮怎么画,一步一步教画诸葛亮】所需工具:铅笔、纸张 。
步骤如下:
1、先来绘画诸葛亮头上戴的帽子轮廓 。
2、把他的帽子填充些竖着的条形形状 。
3、然后绘画他的脸部 。
4、接下来再开始绘画他的衣着轮廓 。
5、最后把他的衣服细节出画出来就完成了 。

诸葛亮的书画作品?有那些? 一、书法篇: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 , 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 。 在他出生前四年 , 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 , 首次把书刻文字称作“书法” 。 这标志着作为交流工具的“写字” , 与作为美学欣赏与实用相统一的“书法” , 正式拉开了距离 , 并使后者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 。 这时汉隶已成为别具风格的主导字体 , 同时又始创了草书、行书和楷书 , 使篆、隶、草、行、楷五体基本齐备 。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 , 能写多种字体 , 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 南朝?6?1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 , 他所著《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 , 采金牛山铁 , 铸八铁剑 , 各长三尺六寸 , ……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 。 ” 。 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 , 还定军山 , 铸一鼎 , 埋于汉川 , 其文曰:定军鼎 。 又作八阵鼎 , 沉永安水中 , 皆大篆书 。 ”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 , 于汉川铸一鼎 , 名克汉鼎 , 置丙穴中 , 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 , 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 , 名剑山鼎 。 并小篆书 , 皆武侯迹 。 ”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义作二鼎 , 一与鲁王 , 文曰: ‘富贵昌 , 宜侯王 。  , 一与梁王 , 文曰:‘大吉祥 , 宜公王 。 ’并古隶书 , 高三尺 , 皆武侯迹 。 ”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 , 皆武侯篆隶八分 , 极其工妙 。 ” 。
上述记载是可信的 , 特别是南朝陶弘景 , 距诸葛亮仅二百余年时间 , 他的见闻和记述应是有事实依据的 。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 , 亦喜作草字 , 虽不以书称 , 世得其遗迹 , 必珍玩之” 。 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 。 ”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 。 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 , ?6?1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 , 混合阴阳’等字 , 殊工” 。
从宋代开始 , 把 前人著名书迹摹刻拓印下来 , 以便流传 , 称之为“法帖” 。 这一则记载说明:在宋代诸葛亮的书法作品是作为有示范意义的“法帖”流行于世的 。 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和军事活动中 , 始终不忘书法 。 《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 。 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 , 因名 。 ”我们知道 , 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 , 是在赤壁大战之后 , 战事十分紧张频繁 , 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