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前的区域划分及技术选择

网前的区域划分及技术选择
网前技术在羽毛球对抗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环节 。 人们习惯于用“贴网球、近网球、中网球和开网球”来定义网前来球的位置(注:本文只按纵向和高度划分 , 不分左路、中路、右路 , 因为它们的道理完全是一样的) 。 本人感觉如果用这种方法来定义网前球的位置 , 属场地的平面概念 , 不尽合理 , 至少是不充分的 。 例如同样是“近网球” , 你会因你在击球时 , 击球点处在不同的高度而感到你的处境是完全不同的(见图1) 。 FLAX认为如果用空间概念来为网前的来球划分区域 , 对自己将采用的技术选择更有帮助 。

网前的区域划分及技术选择

文章插图

图2是FLAX根据自己的打球体会 , 对网前位置做的区域划分 , 图中所表示的是双方前发球线之间的局部范围 。 对于图示中各个区域的名称 , 主要是根据该区域常用的技术选择来命名的 , 并非指每个区域只一种技术选择(这种命名是否合理 , FLAX想听听大家的见解) 。
图中分ABCDEFG共7个区域 , 除了G区以外 , 其他区都是由网口以放射状分布的 , 考虑到羽毛球是按“不对称抛物线”飞行的 , 故区域界线不是直线 。

网前的区域划分及技术选择

文章插图

A.扑杀区
这个区域是个十分主动的区域 , 若是能抢到在这个区域击球 , 取胜是八九不离十的 。
在这个区域击球 , 多数是因为对方回球质量不好 , 当然 , 也有在双方平抽挡对峙时抢到拦截球(这点 , 在双打中较为常见) 。
在这个区域能够做出的技术选择最多 。 但最有效的是“扑”(贴网区、近网区及中网区)与“点杀”(开网区) 。 因此该区域命名为“扑杀区” 。 要注意的是 , 机会球往往会令人心态变化 , 在贴网区扑球容易“触网”以及在开网区杀球时容易“落网”或“出界” 。
另外 , “推”、“搓”和“钩”也是一种有效选择 , 而其他的各种选择则属浪费机会了 。

B.推球区
这个区域是个比较主动的区域 , 若是能抢到在这个区域击球 , 只要你的技术选择恰当 , 保持优势局面还是很容易的 , 直接取胜也很常见 。
在这个区域能够做出的技术选择很多 。 由于这个区域与球网高度差不多 , 已不具备扑与杀的角度了 , 此区域的最有效的技术选择是“推”、“ 搓”和“钩” 。
“推” , 可以是“推腰”(双打接发球时教常用)、“推底线”(当用拉吊把对手充分调动后 , 这一招也很致命)、“推追身”或“推结合部”(指双打) 。
另外 , “撩”平高球也是一种可取的选择(根据场上的形势来决定) 。

C.撩球区
这个区域击球 , 多数情况下是稍显主动但不明显主动动的 。 这个区域的来球一般是对方的发球、质量不十分好的吊球或质量十分差的放网(在第三种情况下 , 若能抢到中网区甚至近网区的点 , 还是明显主动的) 。
由于这个区域与球网的关系 , 已不具备推球的角度了 , 这时所能做出的最有效技术选择是“撩”平高球、“搓”和“钩” 。
另外 , “挑”高远球也不失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因为它至少保持了既不显得主动也不显得被动的局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