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养花朗读分析

1.对老舍的养花的点评这篇文章是一篇小学课文 , 现咱再读一遍 , 对于他的爱花的精神有了又一层理解 , 他爱花如命 , 还找到了一些养花的窍门 , 能得到送牛奶的同志赞美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 无论自己腿多疼 , 对于那几百盆花 , 肯定是百般呵护 。
老舍的散文有几个特点:通俗易懂 , 京味不散 , 透着一股幽默的风格 。
大家知道 , 老舍是京味小说最著名的作家 , 它的京味不仅在小说中 , 而且也贯穿他所有的文章里 , 他是用最纯正的北京话来写散文的 。 在他散文的语言中 , 有很多词汇都是北京人生活中的口语 , 读来倍感亲切 。 偶尔也会掺进一些外语 , 像茶馆中还出现了“Happy new year” 老舍散文的结尾 , 能使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 富含哲理 , 引人深思 ,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像养花中“有喜有忧 , 有笑有泪 , 有花有实 , 有香有色 , 既须劳动 , 又长见识 ,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 巧妙地概括了全文 , 使文章有了一个升华”
老舍的散文 , 无丝毫做作之感 , 言简意赅 , 其味无穷 。 细致入微 , 幽默风趣 。 散文是离不开生活的细节描述 , 细节必然是从生活海洋中提炼筛选出来的 , 是作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的结晶 。 好的细节在散文中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养花中的栽花、搬花、最后被墙砸死的花 , 这都是事实 , 只有亲身经历过 , 才能写下这样的文字 。
2.老舍养花的课文解释养 花 老舍非常喜爱花 , 也爱养花 。
他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 因此 , 花开得大小好坏 , 都不再意 , 只要开花 , 对花他很有感情 , 看到一棵好花死了 , 会难过的流泪 。
所以 , 注定他无奇花异草 , 多是易活而不用精心管护的花 。 当然 , 不等于不管 。
不付出劳动 , 一棵花也不能养活 。 尤其他写作累了 , 把花鼓捣一番 , 便是极好的休息 。
每当秋天 , 他养上好多菊花 , 次第开放了 , 就热情邀请请朋友来 , 一同观赏 , 分享开放的喜悦 。 喜悦中 , 会把心爱的花拱手送人 , 毫不吝惜 。
其实 , 这一切都是老舍热爱生活的具体体现 。 在院内 , 他亲手栽下两棵柿树 , 一方水土下 , 一抹阳光里 , 已然枝繁叶茂 , 一嘟噜一嘟噜柿子 , 坠弯枝头 。
老画家于非闇曾为老舍绘“丹柿图” , 并题语:“老舍家有菊花 , 见丹柿满树 , 亟图之 。 ”清秋时节 , 地上菊花盛开 , 枝头柿子彤红 , 上下交相辉映 , 确是壮观 , 难怪触动了画家情怀 。
后来 , 老舍夫人胡 青女士称这小院为“丹柿小院” , 是否缘于此呢 , 仅是我揣测而已 。
3.读了老舍照片课文养花,你有什么感受《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 , 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 。
通过写养花的过程 , 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 , 有笑有泪 , 有花有果 , 有香有色 。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 , 层层递进 , 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
成功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就是在字面之外还有一层意思 , 也就是古人说的“话中有话、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 似乎作家并不曾要表达这种意思 , 是我们在阅读时体味到的 。
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养花” , 全篇也没有一处离开养花 。 但是 , 在字里行间 , 我们又听到作者另一个声音:“生活是多么有趣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啊!不劳动 , 连棵花也养不活 , 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它简直就是一篇生活的赞歌 , 洋溢着对美的事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