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是怎样写养花的乐趣的

1.老舍的《养花》中:老舍先生怎样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作者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为中心句,简洁地概括了全文 。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分述养花的过程——劳动之乐,成果之乐,失败之痛 。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养花的乐趣 。
写作特点:
1、第一人称来写,文字朴实,读来亲切自然 。
2、围绕中心,层层相接,条理分明,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紧密,最后一段将前六段内容归纳起来揭示中心 。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 。 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全文按由事道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
解放后,老舍不再需要花瓶了,他有了一个小花园 。 1950年,老舍搬进了北京一座小四合院 。 从此老舍就和夫人在院子里养起了菊花,一共养了100多种,300多棵 。 每到秋天花朵争奇斗艳,真可以举办个小菊展了 。 这就是老舍著名散文《养花》一文提到的情景 。
《养花》写得非常自然、流畅,像是面对朋友随随便便讲出来的,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泻出来的,看不到一点刀斧痕迹 。
然而,它又很讲究结构、讲究布局 。 全篇不离养花,层次十分分明,或谈养花的爱好,或谈养花的辛苦,或谈养花的快乐,或谈养花的忧伤……有对比,有变化 。 最后一段,寥寥数字,画龙点睛,明确题旨,收束全文,使全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2.老舍先生怎样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乐趣呢老舍与养花:
养花, 这是身居北京城多年的老舍一大爱好 。 老北京的一般住户,家中都养三种植物:枣树、夹竹桃、石榴树 。 枣树直接栽在院里,而夹竹桃、石榴树要栽在盆里,这两种植物开红花,有一种喜庆气氛 。 《四世同堂》里所写的小羊圈8号院,就是老舍的诞生地,院里至今还有一棵百年枣树 。 ,
老舍的父亲是八旗护城的卫兵,在八国联军打北京时牺牲了,他就十分喜欢养花 。 老舍将这个爱好继承下来 。 老舍的哥哥比他大8岁,不好找工作,后来请到家里帮助养花 。 在哥哥的指导帮助下,老舍养了300多盆花,100多个品种 。 老舍写过养花的散文,当时还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
方家胡同小学,原来的第11国民小学,老舍19岁时在这所小学当校长 。 带学生到中山公园看花时,他让小学生对盛开的花朵鞠躬,把花当成人最亲近的朋友 。 他在书桌上总要放一枝花,哪怕是一个旧瓶里插上几片竹叶,这是他不可或缺的点缀,北大吴组缃教授曾写诗赞颂 。 老舍善于给自己营造优雅的环境,他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手中握笔,另手夹着点燃的烟,做思考的姿势,桌上摆着文房四宝,加上那不可少的花,这是一幅作家写真照 。
在老舍的故居有一棵柿子树,这棵柿子树一到收获季节,全家忙活 。 摘下的柿子能装满一个搪瓷浴盆,到了冬天冻成冰柿子,口感赛过洋味冰激凌 。 老舍再把柿子送给亲友邻居,这叫“送树熟” 。
每年冬季,家里都要举办赏菊活动,届时老舍给每个新品种的菊花起名,还请客,吃北京烤肉,喝绍兴黄酒,兴致所到就唱了起来 。 特别是赵树理的上党梆子,那高亢、豪犷的晋腔,俗中带雅,好不热闹 。 这是非常高级的家庭沙龙,当主客饭饱酒酣时,就出溜到桌子底下睡觉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