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注意防治法桐白粉病

法桐具有超强的吸收有害气体、抵抗烟尘、隔离噪音能力,并且具有耐干旱、生长迅速、树干高大等优点,因此被誉为“世界行道树之王” 。 我国引入栽培仅有3种,即英桐(二球悬铃木)、美桐(一球悬铃木)、法桐(三球悬铃木),但是在我国通常将这三个种统称为法国梧桐 。
一法国梧桐白粉病概述1法国梧桐白粉病危害状况
法国梧桐白粉病的致病菌为悬铃木白粉菌 。 该病菌主要侵染法国梧桐的嫩叶和嫩梢部位,延至茎部,嫩叶两面常布满白粉 。 引起扭曲变形,嫩梢不发育 。 展开的叶子主要发生在叶子的掌裂处,呈皱缩状 。 形成边缘无定形或圆形的白色粉斑,严重时连接成片 。 大面积发生白粉病易引起法国梧桐的提前落叶 。 白粉病菌侵染法国梧桐的嫩芽,使芽外形瘦长,顶端尖细,芽鳞松散,严重时导致芽当年枯死 。 染病轻的芽则在第二年形成萌发后形成白粉病梢 。
白粉病菌侵染法国梧桐后,潜伏在树体内,在每年的5~6月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小圆斑,可导致嫩叶皱缩、纵卷、新梢扭曲、萎缩,影响该树的正常生长,发病严重时形成闭囊壳,最终导致叶片枯萎脱落 。
2法国梧桐白粉病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
(1)发病规律
悬铃木白粉菌为外寄生性真菌,病原菌以闭囊壳在落叶和病梢上越冬 。 当白粉菌侵入到法国梧桐体内后,以菌丝的形式潜伏在芽鳞片中越冬,翌年待被侵染树体萌芽时(4~5份),休眠菌丝侵入新梢 。 闭囊壳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在树体的表面以吸器伸入寄主组织内吸取养分和水分,并在寄主体内扩展 。 待温湿度合适(15~25℃,70%)时,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开始大量繁殖传播,为再侵染,1年内可侵染多次;8~9月份无性阶段的菌丝体形成有性阶段的子实体——闭囊壳,于9~10月份成熟,越冬 。 因此法国梧桐树白粉病每年在4~5月份和8~9月份会出现2个发病盛期 。
(3)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连续的阴雨天气可以延缓白粉病的传播速率,这其中主要的原因为白粉病菌以分生孢子形式进行传播,因此其传播需要一定的风;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少量的降雨有利于法国梧桐白粉病的发生;此外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在2℃即可萌发,当气温高于25℃时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则萌发率下降或不萌发 。 因此春季温暖干旱、夏季凉爽、秋季晴朗均是促进病害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
管理条件:种植密度过大、树冠郁蔽易造成法国梧桐生长环境郁闭,通风透光很差,不利于树体生长,从而导致白粉病的发生:土壤粘重、施肥不足和管理粗放等都容易引起法国梧桐树体生长受阻,树体营养供应不足,抗病性下降,利于白粉病菌的侵染发病 。 偏施氮肥则会导致树体旺长,从而树势削弱,亦有利于法国梧桐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 。
二法国梧桐白粉病防治技术1品种选择
品种的选择是防治法国梧桐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购买种苗时应选择抗病性强或者发病轻的品种 。 在购买过程中尽量购买无病植株,严格剔除病株,从而杜绝病源 。
2清除病原
在法国梧桐的休眠期,根据植物整形修剪的基本原则“内膛不乱、通风透光”,按照“三叉六股十二枝”的具体形状要求,剪去枯死枝、病残枝及根部萌蘖,并及时清理落叶 。 落叶、病枝和病芽要及时带离法国梧桐种植区集中处理,此方法可应用于发病严重、冬季带菌量高的的树木,经过几年的重剪后,可以获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
3加强管理
在种植法国梧桐时尽量避免选择粘土地:减小法国梧桐的种植密度,合理种植 。 同时及时疏剪过密枝条.使树冠保持通风透光,从而减少白粉病菌的传染 。 合理营养,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避免法国梧桐树体旺长,营养补给不及时造成树势削弱,抗病性下降 。 法桐在城市绿化应用较多,因此应进行统一防治,对重点发病区域要严格观察,结合适当修剪病害严重枝干,加大防治力度 。 在药物的使用上,几种最好药剂应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