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沆瀣怎么读,沆瀣两字的同音字


沆瀣怎么读 沆瀣hàngxiè[evening mist] 夜间的水气,露水 。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 。 ——司马相如《大人赋》现代汉语中有成语“沆瀣一气”,与“沆瀣”本意无关 。 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 。 现常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
沆瀣一气怎么读?出处在哪? hang xie
沆瀣一气
沆瀣的读音是什么 成语沆瀣一气读音
沆瀣一气拼音
[hàng xiè yī qì]
[释义]: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 。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
[出处]:宋 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 ’”
沆瀣一气怎么读 沆瀣一气
1、读音: [ hàng xiè yī qì ]
2、解释: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 , 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
3、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 ’”
4、释义: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记载 , 唐朝有个主考官崔沆 , 录取了他的门生崔瀣 。 当时有人嘲笑他们:“座主门生 , 沆瀣一气 。 ” 后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
5、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典故
隋唐时 , 读书人要做官 , 都要经过科举考试 。 唐僖宗当政期间 , 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 , 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 , 来到长安应考 。 在众多的考生中 , 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 , 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 , 就等着发榜了 。
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 。 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 , 越看越觉得好 , 就把他录取了 。 发榜那天 , 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 , 非常高兴 。 按照当时的习俗 , 考试及第的人 , 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 , 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 , 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 。 发榜后 , 门生要去拜访恩师 。
【学习知识|沆瀣怎么读,沆瀣两字的同音字】崔瀣自然也不例外 。 崔沆作为座主 , 见到崔涩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 。 也真是巧合 , “沆”“瀣”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 。 表示夜间的水气、雾露、于是 , 爱凑趣的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 , 沆瀣一气 。 ”意思是 , 他们师生两人象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 。

成语沆瀣一气读音 沆瀣一气 [ hàng xiè yī qì ] 

【解释】: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 。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
【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 , 崔沆放崔瀣 , 谭者称座主门生 , 沆瀣一气 。 ”
【译文】:又乾符二年 , 崔沆放人融洽 , 袁谭的称为座主门生 , 臭味相投的人
【近义词】:通同一气、串通一气、同流合污、狼狈为奸、臭味相投、朋比为奸、猫鼠同眠、狐群狗党、浑然一体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一、通同一气 [ tōng tóng yī qì ] 

【解释】:串通在一起 。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干儿子 , 必是他们通同一气的 。 ”
二、串通一气 [ chuàn tōng yī qì ] 

【解释】:相互勾结 , 一个鼻孔出气 。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 ”
三、浑然一体 [ hún rán yī tǐ ] 

【解释】: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 。 融合成一个整体 , 不可分割 。 也形容文章绘画 , 布置匀整 , 结构谨严 。
【出自】:明·李贽《焚书·耿楚倥先生传》:“两舍则两忘;两忘则浑然一体;无复事矣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