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蛮夷之地是指哪里,蛮夷之地是哪三个省


南荒蛮夷之地是哪里所谓的蛮夷之地是古代中国人对与除却中华之外的所有地区的统称 , 而更多时候是指接近于中华帝国疆域四周的少数民族地区 , 虽然统称为蛮夷 , 但是讲究名分的中国人还是给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称呼 。
东方的少数民族被称为“夷” , 原来山东地区居住的民族在历史上被叫做“东夷族”;
南方的被叫做“蛮” , 后世文献经常有“南蛮”之说 , 就是这个意思 , 甚至后来从北方草原入侵中原的蒙古人也把南宋喊作“南蛮子” , 真是够汗的;
而像蒙古人这样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则一般被叫做“戎” , 像“犬戎”之类的称呼 , 就是周代出没于拜访的主要少数民族;
至于西方的则叫做“狄” , 古有“白狄”“赤狄”之称 , 是指的旗帜颜色不同的西方少数民族 。
这四方的少数民族居住之地都被统称为蛮夷之地 , 后来渐渐发现有荷兰 , 英国等欧洲国家时候 , 也把欧洲称为蛮夷之地 , 一直到鸦片战争还是这个样子 。
古代南方都称为蛮夷之地 , 这是为何?在悠久的历史中 , 我们经常喜欢将南方少数民族称为南蛮 。 古老的南部被认为是“荒芜之地” 。 实际上 , 这种称呼并非无缘无故 , 它与中华文明史有着一定的联系 。 那么 , 蛮荒之地这一个称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从什么时候结束?
一、北部和南部的生产率不一致中华文明最初是黄河文明 。 宋代以前 , 长江以北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古代的政治 , 经济和文化中心 , 不仅仅人口相对较多 , 而且耕地已经耕种和成熟 , 北部的农业和灌溉系统也相对成熟 , 当时的北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产区 。 当时的耕作技术 , 在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 , 杂草四处生长 , 湿润的耕地则没有条件进行农作物生产 。 此外 , 江南人口稀少 , 交通不便 , 生活条件极为困难 。 北方人迁移到南方的频率降低 , 朝廷甚至还把南方作为惩罚降级官员的地方 。 因此 , 宋代以前的江南地区一直被称为“荒原” 。
二、唐代安史之乱成为历史上南方发展的转折点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促进了南部地区的巨大发展 。 由于南部雨水充沛 , 开垦了大量农田 , 稻米产量迅速增长 , 所以也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称号 。 随着南部地区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 人们对南方都有好评 。 这表明当地粮食产量已经很高 。 从那时起 , 江南地区就失去了“荒原”的称号 。 明朝以后 , 一些少数民族也被驱逐和投降 , 导致大量汉人迁入原本不发达的地区 。 南方贫瘠的地区变得越来越小 。
无论如何 , 蛮荒之地这个称谓仍然容易加剧民族之间的矛盾 。 毕竟 , 南方和北方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马车 ,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荒地的消失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古人所说的蛮夷之地是如今的哪一些地带呢?南荒蛮夷之地是指岭南地区 。 岭南 , 原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 , 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
岭南 , 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 。 而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 , 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 。 五岭之南的地区主要是汉族地区 , 自古以来 , 岭南地区属汉地九州中的扬州 。
扩展资料:岭南自汉朝开始逐渐形成广府、客家、闽南三大民系 , 并形成独特的岭南文化 。 近代岭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国的一种先进文化 , 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岭南在旧石器时代早期(60万至8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距今约12.9万年以前 , 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 。 先秦时期 , 岭南地区分属南越、西瓯、骆越三个部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