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带明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新和明的成语


带“明”的成语有哪些? 光明磊落、深明大义、若明若暗、明明白白、窗明几净 。

一、光明磊落

白话释义:形容没有私心 , 胸怀坦白 。

出处:·《朱子语类》:“譬如人 , 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 。 ”

朝代:宋

作者:朱熹

译文:就像人一样 , 没有私心 , 胸怀坦白的人就是好人 。

二、深明大义

白话释义:指识大体 , 顾大局 。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 , 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 , 以至糊涂下人 , 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朝代:清

作者:文康
三、若明若暗
白话释义: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 , 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

出处:《改造我们的学习》:“在这种态度下 , 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 , 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 , 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 ”
朝代:近代

作者:毛泽东

四、明明白白

白话释义:清清楚楚 , 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

出处:·《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 , 并无分文来去 。 ”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五、窗明几净

白话释义:窗户明亮 , 桌子干净 。 形容屋里明亮整洁 。 几(jī) 。

出处:《夷坚志》:“明窗净几 , 有坐卧之安 。 ”

朝代:宋

作者:·洪迈

译文:窗户明亮 , 桌子干净 , 坐卧都很舒服 。
带明字的成语有哪些 明辨是非 , 明察秋毫 , 明德惟馨 , 明镜高悬 , 明德慎罚 , 明灭可见 , 明枪暗箭 , 明目张胆 , 明日黄花 , 明知故犯
1 ,  明辨是非(míng biàn shì fēi):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
【出处】: 《礼记·中庸》:“慎思之 , 明辩之 , 笃行之 。 ”《礼记·曲礼上》:“失祀者 , 所以定亲疏 , 决嫌疑 , 别同异 , 明是非也 。 ”
2 , 明察秋毫(míng chá qiū háo):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 , 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而不见舆薪 , 则王许之乎?”
3 , 明德惟馨(míng dé wéi xīn): 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 。 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
【出处】: 《尚书·君陈》:“至治馨香 , 感于神明 。 黍稷非馨 , 明德惟馨 。 ”
4 ,  明镜高悬(míng jìng gāo xuán): 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 , 能照人心胆 。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
【出处】: 《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 , 广四尺 , 高五尺九寸 , 表里有明 , 人直来照之 , 影则倒见 。 以手扪心而来 , 则见肠胃五脏 , 历然无碍 。 ”
5 , 明德慎罚(míng dé shèn fá): 慎:谨慎 。 多行恩惠 , 少用刑罚 。
【出处】: 《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 , 克明德慎罚 。 ”
6 , 明灭可见(míng miè kě jiàn): 形容忽明忽暗 。
【出处】: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 , 明灭可见 。 ”
7 , 明枪暗箭(míng qiāng àn jiàn): 明处来的枪容易躲开 , 暗中射来的箭难以提防 。 比喻种种公开的和隐蔽的攻击 。
【出处】: 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 , 一了说明枪好躲 , 暗箭难防 。 ”
8 , 明目张胆(míng mù zhāng dǎn): 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 。 原指有胆识 , 敢做敢为 。 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
【出处】: 《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 , 明目张胆 , 为六军之首 , 宁忠臣而死 , 不无赖而生矣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