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曾子是谁,曾子其父


曾子到底是谁, 简介 , 急急急 我家,还有我们一村的人都有记录一本族谱,我是曾子第几代忘了,不过我们是迁徙过来的,然后慢慢形成了一个村
曾子是哪里人?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 。 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 。 出身没

落贵族家庭,少年就参加农业劳动 。 后从师孔子,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 他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并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颇有建树 。 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

曾子的祖先是夏禹的后代,姓姒 。 禹的第五代孙少康封他的小儿子曲烈于曾阝地,建立 曾阝国 。 曾阝国故址,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原名“缯邑”,以当地多产丝织品而得名 。 公元前567年(鲁襄公六年)邻近的莒国灭掉了曾阝国,曾阝太子巫无家可归,在远离莒国的鲁国南武城居住下来 。 曾阝太子巫的曾孙叫曾点,字皙,他就是曾子的父亲,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
曾子是谁?? 曾子简介
曾子,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少孔子四十六岁 。 《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十八篇,原书久佚 。 今《礼记》中有《曾子问》一篇,《大戴礼记》中有《曾子·立事》等十篇,可能是曾门弟子所记录整理 。 另有《孝经》一书,记孔子关于孝道的言论,相传是曾参所作 。 这可能是因曾参以孝著名,故以《孝经》依托于曾参名下,而传说不一定可信 。 曾子也重礼,但更重仁 。 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一次,孔子特别点了曾于的名,说:“参,吾道一以贯之” 。 曾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 孔子离开以后,门人就问这是什么意思 。 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谈话 。 所谓忠恕,正是曾子对于仁的一种表述形式 。 但曾子的忠恕是偏重于内心的修养,孔子的位则有更多的政治理想 。 曾子讲仁义,讲孝梯忠信 。 曾子没有留下专讲性善的材料,但这些都跟性善的思想相联系 。 后来子思作《中庸》,孟子言性善,言仁义,言仁政 。 从思想体系上看,子思、孟子跟曾子是属于一个流派的 。 尽管战国中期的学风使孟于带有辨士的作风,而曾子则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现出一种拘谨的人生态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思想体系上之属于一个流派 。
中国古代的曾子指的是谁? 曾子(前505~前432)春秋末年鲁国人 。 名参,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 。 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 。 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 。 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虐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的主张 。 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 。 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候) 。 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 。 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 。 在山东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 。

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子啮指痛心的佳话: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