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豆腐是谁发明的,醋的起源和发展史( 三 )


闻:在常温下直接嗅闻其气味 。 传统豆腐是以大豆为原料制成 , 有大豆的香味 。 而人工合成豆腐是用大豆分离蛋白制成 , 气味很淡 , 甚至有化学药剂的味道 。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历史上豆腐的起源 , 究竟是哪个朝代 , 是谁发明了它? 谁发明了豆腐 , 一直众说纷纭的 , 有很多版本啦 。

豆腐的起源众说纷纭 , 但最多人认为这是从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所开始 。 人称淮南王的刘安 , 母亲喜好食用黄豆 , 一日母亲卧病在床 , 淮南王便命人将黄豆磨成粉 , 加水熬成汤以便让母亲饮用 , 但又怕食之无味 , 因此加了点盐来调味 , 没想到居然凝结成块 , 而这也正是豆腐最初雏形的形成 。 由于刘安是位炼丹家 , 因此当豆腐雏形产生后 , 他便与方士们共同试验 , 经过多次研究之后 , 终于发现石膏或盐类可使豆乳凝固成豆腐 , 用以烹调十分可口 , 从此豆腐也就在民间开始流传 。

而一些文献也都出现过刘安的名衔 , 为豆腐的起源提供了些许有力的背书 。 南宋朱熹云"种豆豆苗稀 , 力竭心已腐 。 早知淮王术 , 安坐获泉布 。 "并自注说"世传豆腐本淮南王术 。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谷部·豆腐》时记载"豆腐之法 , 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 "明叶子奇《草本子·杂制篇》说:"豆腐 , 淮南王刘安所作 。 "明苏雪溪平豆腐诗:"传得淮南术最佳 , 皮肤褪尽见精华 。 一轮磨上流琼液 , 百沸汤中滚雪花 。 瓦缶浸来蟾有影 , 金刀剖破玉无暇 。 个中滋味谁知得 , 多在僧家与道家?quot;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中道:"豆腐始于淮南王刘安方士之术也 。 "清初高士奇在《天禄识馀》中也有"豆腐 , 淮南王刘安造 , 又名黎祁"的记载 。

而或许有人会认为在唐代以前的书籍都未出现过"豆腐"一词 , 但在1960年河南密县发掘的打虎亭一号汉墓中所发现的大面积画像就有豆腐作坊图的石刻 , 而墓的主人正是东汉末期 , 为汉代已有豆腐的生产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

随着时代的不同 , 豆腐之名亦有多次的更换 。 古语称大豆为菽 , 因此在"尔雅"中称豆腐为戎菽;陆游的《建南诗稿》称豆腐为"黎祁" , 在《邻曲》中自注云:"黎祁 , 蜀人以名豆腐 。 "而由于'腐'字本有"腐烂、腐朽或腐败"的意思 , 因此古人多尽可能的将'腐'避免 , 而有了"来其"、"甘旨"、"无骨肉"等许多别名 。 据明人王志坚《表异录》、清人《坚瓠集·豆腐》褚人获所载 , 相传元司业孙大雅嫌豆腐之名不雅 , 遂改名"菽乳" 。 而《清异录》中有"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的记载 , 而这或许与豆腐在过去是肉品的廉价代替品有很大的关系 。

另外也有一个关于豆腐起源的故事是这么说的 。 有一家三口 , 住着一对夫妻与母亲 , 可惜婆婆待媳妇并不好 , 连普通的豆浆都不愿让她饮用 , 一天婆婆要出远门两三日 , 当婆婆前脚一走 , 媳妇后脚便开始磨豆子、煮豆浆 , 但当豆浆正开锅 , 她满心喜悦的要舀装时 , 院子里竟传来了脚步声 , 媳妇害怕是婆婆回来了 , 见着会挨骂 , 便赶忙端起整锅刚烧好的豆浆往灶边的坛子倒 , 出门迎接一看才知是丈夫回来了 , 于是又喜孜孜的拉着丈夫要进屋喝豆浆 , 哪知打开坛盖一看 , 豆浆竟成了雪白的凝固剂;原来坛子以前泡过酸菜 , 里面还有些酸汤底 , 因此豆浆倒进去便凝固了 , 小夫妻俩勉强一尝居然发现这凝固的豆浆味道不错、质嫩味美 , 于是为他取名“逗夫” , 而豆腐也由此而来 。 估不论豆腐是由这儿开始 , 或由刘安所创 , 我们都仍应感谢祖先过往的智慧造就了今日此种富含营养的食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