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活化石”水杉迎来观赏季


昆明“活化石”水杉迎来观赏季

文章插图

“活化石”的死而复生之路
在盘龙江下游与海埂村之间的滇池畔 , 大片的水杉正安静地享受着自己的惬意时光 。 外面是车水马龙的市井生活 , 这里却是安静的水杉树林 , 一动一静的对比 , 更显现出水杉林的静谧之美 。
水杉算得上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 。 毕竟 , 没有多少植物会身负“死而复生”的故事 。
据相关史料显示:早在1亿多年前 , 水杉就已经生长在北极圈附近 。 当时地球气候非常温暖 , 根据已发现的化石来看 , 当时水杉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 , 包括现在冰雪覆盖的北极 。 但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纪 , 地球上的水杉因为各种原因消失了 , 只在化石上留下了它的生命痕迹 。 于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 , 水杉已经灭绝了 。
但是 , 不同于欧洲的整块冰川 , 在中国的中部地区零星分散着“山地冰川” , 这种“山地冰川”为不少植物留下了无冰的“避
难所” 。 在四川、湖北交界一带山沟里的“避难所”中 , 水杉和其他一部分植物一样生存了下来 , 不为人知地静静生活了几千万年 。 直到20世纪40年代 , 中国的植物学家在湖北、四川交界的谋道溪(磨刀溪)发现了幸存的水杉巨树 , 树龄约400余年 。 后来在湖北利川县水杉坝与小河又发现了残存的水杉林 , 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 。 随后 , 人们又相继在四川石柱县冷水与湖南龙山县珞塔、塔泥湖发现了200-300年以上的大树 。 中、美、日三国科学家竞相到访考察 , 最终将其正式定名为水杉 。 从重新发现水杉到为之定名 , 植物学家们用了8年时间 。
水杉这一古老稀有的珍贵树种为我国特产 , 目前野生种仅分布于四川石柱县及湖北利川县谋道溪(磨刀溪)、水杉坝一带及湖南西北部龙山及桑植等地 。
“片羽时光”显从容
作为乔木中的一个品种 , 水杉可生长到35米高 , 胸径达到2.5米 , 是一种巍峨而厚重的树种 。 生长迅速是水杉的一大特点 , 生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 当水杉还是小树的时候 , 树冠为尖塔形 , 枝条斜向生长 , 随着水杉逐渐长大 , 树冠会从尖塔形向广圆形变化 。
如果一定要用一种形状来形容水杉的叶片 , “条形”是一种最中规中矩的说法 , 而“羽毛”则是更为贴切的形容 。 和许多落叶植物一样 , 水杉叶片通常是春夏水绿、秋冬金黄 。 它带着清新的颜色生长 , 带着成熟的颜色驻守 , 而当冬天来临 , 金黄的时光过去 , 它会和枝条一同静静脱落 。 在漫长的时光里 , 每一片如羽毛般的叶片 , 都曾为这样安静的时光留下片片印记 。
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 , 水杉的叶片显得比任何其他叶片都更加轻盈、洒脱 。 因为 , 在水杉的叶片上 , 沿中脉有两条较边带稍宽的淡黄色气孔带 , 每带有4-8条气孔线 , 正因为有了这些气孔 , 水杉叶片可以在空气中自在摇摆 , 不受拘束 。
“水杉王”母树在湖北
作为一种只在中国被发现的“活化石”树种 , 目前 , 被称为“水杉王”的水杉母树位于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 。 据了解 , 它是世界上树龄最大、胸径最粗的水杉母树 。 目前树高35米 , 胸径2.5米 , 冠幅22米 , 树龄达600多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