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知识 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4种

许多疾病都可采用拔罐疗法治疗 。 如人到中年 , 筋骨疼常见 , 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 。 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 , 可慢慢吸出病灶处湿气 , 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目的 , 从而达到治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 另外 , 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 , 治头痛、咳嗽、眩晕、眼肿、气喘、腹痛等毛病 。 但是究竟拔罐是站着的还是坐着拔好呢?拔罐都有哪些体位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4种
体位一:坐立位
坐立于木凳上 , 暴露后颈及背部 , 有利于吸拔颈肩和腰背脊椎两侧 , 以及大腿前上侧膝部等部位 。
体位二:侧卧位
侧卧位可根据治疗的时实际需要 , 将两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 , 另一腿伸直 。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吸拔胸胁 。 髓和下肢内外侧等部位 。

中医养生知识 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4种

文章插图

体位三:俯卧位
背面而卧 , 或头转向一侧或向下 , 下垫枕头 , 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 , 肌肉放松 , 呼吸自然 , 暴露背部、下肢 , 有利于吸拔腰背、脊椎两侧 , 以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
体位四:仰卧位
仰面而卧 , 头下垫枕 , 下肢平伸或膝下垫枕 , 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 , 或屈肘置于头部两侧 , 肌肉放松 , 暴露胸 。 腹部及上、下肢前内侧 , 有利于吸拔前胸、腹部、上肢、下肢前侧等部位 。
拔罐时 , 具体选择哪种体位 , 要根据拔罐部位、舒适度等而定 。 拔罐时 , 可灵活掌握 。
拔火罐风行 , 到底能有哪些保健作用
近几年随着养生的流行 , 大家开始慢慢接触拔罐 , 拔罐的保健作用也逐渐被大家所熟知 , 拔罐到底有哪些功效呢?拔罐到底有哪些保健作用?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 , 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 , 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 , 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反应 , 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 , 从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
二、排除体内毒素
拔罐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 , 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 , 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 , 从而使体内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
三、温热作用
当人体受风、寒、暑、湿、燥、火(六邪气)等外界侵袭或跌打损伤后 , 即可扰乱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 产生瘀血、气滞、痰涎、宿食、水浊、邪火 , 这些致病因子通过人体经络走窜于全身 , 并充斥于经络上的穴位 , 打乱了气血的运行 , 致使气血凝滞 。 拔罐可祛除人体六邪气 , 通气通血、舒经活络 , 它的温热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 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 。

中医养生知识 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4种

文章插图

四、减肥作用
火罐内压对局部部位的吸拔 , 能疏通经络 , 平衡气血 , 调整内分泌 , 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环 , 促进胃肠蠕动 , 从而改善消化功能 , 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 , 产热及脂肪消耗增加 , 即可减去体表脂肪 , 又可减去体内深层脂肪 , 从而达到安全、保健、快速减肥的目的 。
拔罐对身体的五大好处
一、能够牵拉肌肉 , 提高痛阈 , 缓解酸痛疲劳 , 也就是当肌肉处于紧张状态的时候 , 局部血液灌流量将会下降 , 以致于促使组织缺血 , 但拔罐中的走罐手法 , 能拉长肌肉 , 增加血液灌流量 , 提高局部的耐痛阈值 , 进而使肌肉舒张 , 重新储备所需的能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