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初学者如何学习太极拳


如何学好太极拳?特别是初学者 , 应该从何处下手? 太极拳能自学吗?过去一直认为太极拳是口传面授之学 , 唯有师徒传授才能察其玄妙 。 当时 , 打拳的人太少 , 有关书籍屈指可数 , 加上内容深奥 , 一般人是看不懂的 , 所以自学是不可能的 。 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 , 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 , 太极拳运动蓬勃发展 。 打拳的人多 , 编写、出版适合大众的书、套路、光盘多 , 又有网络这个平台 , 为自学太极拳创造了有利条件 。 因此 , 自学是完全可以的 。 一、多读多看 明白拳理 明白拳理是打好太极拳的第一要素 。 不少人学了几十年的拳 , 还是出不了功夫 , 原因是跟错了拳师 。 拳师教的是糊涂拳 , 根本带不出好徒弟 。 现在没有老师 , 要明拳理 , 自已就要努力学习 , 刻苦钻研前辈贤人和当代名家的有关论著、论述 , 深刻领会太极拳的要领、特点、规律、练拳注意事项,及对生理保健、技击防身的作用 , 使自已真正成为一个明白太极拳事理的人 。 明理才能明拳 , 明拳才能明技 , 这样练拳不会误入歧途 , 白费工夫 , 成效将与日俱增 。 二、勤学苦练 注重实效 “太极功 , 日日功” 。 “拳打万遍 , 神理自现” 。 太极拳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 , 要想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 , 就必须树立信心、恒心 , 做到“拳不离手” , 夏练三伏 , 冬练三九 , 不得三天打鱼 , 二天晒网 。 勤学苦练要讲究方法 , 注重实效 。 有如下五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以教材为准绳 , 从基础学起 。 遵循从简到繁 , 从易到难的原则 。 以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教材为主 , 参照名家光盘、高手视频进行学习 。 对后两者 , 不能照搬 , 若与教材有出入无疑要服从教材 。 先学24式简化太极拳 , 后学48、42 , 待有一定的基础后 , 再选学各派竞赛或传统套路 , 还有推手、器械等 。 二是初学进度不得太快 。 初学者常被好奇心所驱使 , 只愿学新的 , 不愿练旧的 , 待学完后再去矫正姿势 。 这时已定型 , 矫正是非常困难的 。 正确的做法是 , 学好一式 , 再学一式 , 务必做到“招招得法 , 式式正确” , 则基础巩固 , 功夫自然成熟 。 以后的进度再逐步加快 , 就能免除反复矫正姿势麻烦了 。 三是练拳时 , 最好二人以上 , 如果人数过多 , 可分为几个小组 , 以便互相矫正姿势动作 。 自学一段时间或一个套路后 , 可请内行人看一下 , 以纠正偏向 。 四是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 俗话说“三年拳 , 二年功” , “打拳不练功 , 到老一场空” 。 可见练基本功的重要 。 太极桩功最好天天练 。 还可以结合套路选择进行压腿、独立、平衡、拗步、分脚、蹬脚、转腰、缠绕、折迭等单项训练 。 磨刀不误砍柴工 , 只有基本功打得扎实 , 拳艺才会迅速提高 。 五是分解与整合相结合 。 每次练习 , 总是整套打 , 平均使用力量 , 效果不好 。 如果在打每套拳之前或之后 , 将其中重点、难点招式进行盘架 , 反复分解练习 。 这样练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三、用心体悟 探索真啼 体悟就是思考 , 就是精神参与练拳 , 做到身心合一 , 神形兼备 。 没有用心体悟 , 光靠苦练也是不行的 。 拳要练成自已的 , 体悟和思考就是自已消化的过程 , 这样才能把糊涂练、蛮练变成明白练、巧练 , 以求得太极真啼 。 用心体悟 , 要做到“三个重视”、“三个要” 。 “三个重视” , 即:重视每一次练习 , 重视每打的一套拳 , 重视每做的一个动作 。 “三个要” , 即:“心要专” , 全神贯注 , 专心练拳;“心要静” , 心意要放松 , 不急躁;“心要细” , 从攻防含义入手 , 招招揣摩 , 式式留心 。 多问几个:象不象?对不对?好不好?对自身不正确、不到位、不协调之处 , 都不放过 , 一一改正 。 有条件的 , 对着墙上挂的大镜子练 , 或通过摄视频来找差距 。 解决了一个差距 , 就有一份收获 。 综上所述 , 太极拳是可以自学的 , 只要在明拳理的基础上 , 勤学苦练 , 用心体悟 , 坚持不懈 , 就可以敲开成功之门 , 逐步“由着熟而渐悟懂劲 , 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