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呀忐忑

作者:黎荔
记得当年歌唱家龚琳娜的一首《忐忑》曾经红遍大江南北 , 被广大网友们冠上“神曲”之名 。 歌词只有“嗯、啊、唉、哟等”和一些听不清听不懂的“哪个嘀哪个咚”之类 , 变幻的唱腔 , 快速的旋律 , 融合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各种音色 , 极具力量感和爆发感的唱风 , 可以把人听得全身都起鸡皮疙瘩 。 这里无贬义 , 因为我认为 , 这是一首带有浓厚探索意味的艺术歌曲 , 在民歌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 属于严肃音乐范畴 。 之所以听得一身鸡皮疙瘩 , 是因为这首歌“含笑半步癫”的那种感觉 。 龚琳娜唱歌的时候 , 眼睛一会瞪得圆溜溜的 , 一会又眯成一条线 , 时而惊讶、时而喜悦、时而沉思、时而横眉怒目 , 一款款夸张表情快速切换 , 还不时用力甩头、扭腰 , 辅以大开大阖的手部动作 , 使得这首歌特别有一种戏剧化的感觉 。
这首歌的作曲为龚琳娜丈夫老锣(RobertZollitsch , 直译为罗伯特·佐里奇) , 他写这首歌的时候 , 只是想要突破传统的概念 , 想给人听着有一种灵活的感受 。 一开始就没有歌词 , 就是个单纯的曲子 , 后来为什么命名为《忐忑》呢?据说龚琳娜在试唱的时候就感觉到忐忑不安的心情 , 于是为这首曲取名《忐忑》 。 曲名定位神奇的准确 , 你听一听就是那种忐忑劲儿 。 什么是忐忑?就是心神不安 , 它的近义词是“惶惶不安、坐立不安” 。 觉得《忐忑》很神奇 , 听这首曲的时候 , 可以激发不同的心情 , 很多网友被《忐忑》唱的前仰后合 , 笑的无法直腰 , 也有人被唱的泪眼婆娑 , 忧心忡忡 , 还有人被唱的惴惴不安 , 就像激发听者的抑郁症基因 , 让人烦躁不安 。
这首以“挤眉弄眼”的神态即兴演唱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太能欣赏得了的跨界民歌 , 当年掀起了一场大型的网络狂欢 , 成为火爆一时的网络神曲 。 按说这种风格的音乐 , 不是古典音乐 , 不是民族音乐 , 不是美声音乐 , 是一种小众的跨界民歌 , 有点神经兮兮的先锋音乐 , 为什么居然借由视频网站大众流行了呢?我觉得 , 在于《忐忑》神奇的迎合了听众的忐忑心情 , 《忐忑》神奇的迎合了忐忑的生活环境 , 这首歌曲虽然无具体歌词 , 但它为听者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 , 让种种难以描述的情绪 , 在听似毫无意义的“咿呀”中 , 被挥发和宣泄得淋漓尽致 。
据说用网络神曲《忐忑》来干扰对方球员罚篮 , 这种情况在赛季的CBA联赛中多次出现 , “啊--哦 , 啊--哦 , 呔咯豆呔咯豆呔咯豆等”这样的音乐 , 让不少队员觉得崩溃 。 以至后来 , 篮协发布通知 , 明确规定:“一些赛区频繁出现音乐主持人(主队DJ)使用刺耳音乐(如歌曲《忐忑》等)或噪音影响客队罚篮和进攻的现象 。 此做法是严重违反联赛推广工作规定、是被严格禁止的行为 。 ”某种程度上说 , 听着能起鸡皮的都是好声音 , 说明音乐直接对听者产生了无法阻挡的生理反应 。 这首《忐忑》听完了之后可以让听者更加忐忑 。
人类社会其实是一个系统 , 近年来 , 从科技进步到生态危机 , 从国际格局到经济周期 , 总让人感觉这个系统在进行重大更新 , 以致你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了忐忑 。 你忐忑是因为未来的不可控 , 但讽刺的是 , 好像你觉得当下可控一样 。 如果说忐忑不安的反面 , 是安然自适 , 那么 , 现在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安然自适?很多人都只是表面佛系而已 , 他们并没有自己估计的那么超脱 , 那么淡定 。 不过是不愿承认 , 拉出面具挡住忐忑的内心 , 这种虚假的信心一旦遇到更咄咄逼人的真实 , 立即溃不成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