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怎么养,螳螂怎么养才会认主人


小螳螂要怎么养? 1、建棚
螳螂喜欢栖息在植物上, 建棚的位置最好选择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因螳螂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家庭人工笼养有一定难度 。 最好采用室外用10米×5米×2米大网笼罩饲养, 建棚的材料可选用木桩、竹批、铁丝等捆绑成骨架, 再罩上用丝网结成的网罩, 四周用土埋实即可利用 。 笼棚内移植或栽种矮小树木和棉花等隔离物, 供螳螂栖息, 减少接触机会, 避免自相残杀 。
2、选种
螳螂目昆虫共有8科47属112种, 但能入药的却只有枯叶大刀螂、中华刀螂、薄翅刀螂、勇斧刀螂和巨斧刀螂等少数品种 。 人工养殖时要选择个体大, 产卵多, 生长迅速市场畅销的品种, 如枯叶大刀螂和中华刀螂等, 初次养殖时种源可自己采集或从养殖场养殖户那里购买, 以后自己留种繁殖即可 。 多种螳螂均以卵块在树枝、树干、草茎、墙壁或石块上过冬 。 一般在9月至第二年2月均可开始采卵 。 采卵时, 选择卵块大, 表面保护层较厚, 光泽性强, 卵块外无破口, 磨损或被寄生虫蛀孔的优质、健壮卵, 连同卵块的粘连枝条的一段剪下, 插入放少许水的罐头瓶中 。 卵鞘内的卵开始孵化前(气温升至20℃前), 应做好饲养前的准备工作 。 将盛有种卵的容器集中放置在事先准备好的网棚内, 要勤观察, 若有小螳螂出鞘活动时, 要及时投喂饲料 。
3、投喂饲料
螳螂属于捕食性昆虫, 喜欢捕捉活虫, 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 。 3龄前的幼小若虫, 如无活虫, 成活率很低, 因此, 在螳螂卵块孵化前, 应准备活虫饲料, 如蚜虫和家蝇等 。 蚜虫繁殖力极强, 且易饲养 。 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 种植十字花科植物, 待出苗后, 接种上菜缢管蚜, 让其繁殖待用 。 其他饲料昆虫有棉铃虫、蝗虫、家蝇、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 。 3龄以后的螳螂随着个体的增大, 有条件的还要加喂人工配合饲料 。 具体做法是:先将250毫升清水倒入容器中, 取其中的少量水, 将5克酵母片捣碎放入水中溶解, 然后将50克鸡蛋黄、20克蜂蜜、20克蔗糖全部倒入, 经过充分搅拌均匀后, 放入锅中蒸沸, 冷却后喂用 。
4、螳螂的生活习性
常见的几种螳螂, 在华北、华东地区均为一年1代, 长江以南少数地区一年2代 。 以卵在卵鞘中越冬 。 一般5、6月卵孵化 。 孵化期:雌若虫一般为7-8龄, 雄若虫6-7龄, 8月上中旬开始出现成虫, 成虫羽化后10余天开始交配 。 螳螂成虫一般在9月上中旬开始产卵, 9月下旬开始死亡 。 个别成虫可活到10月底至11月初 。 人工养殖情况下在饲料充足时, 交配和产卵的时间可适当提前 。 螳螂通过环境调控, 模拟温湿度增加光照时间, 人为创建自然环境, 还可打破其休眠的习性, 进行人工反季节养殖, 增加经济效益 。
5、采收和加工
螳螂成虫根据用途不同可随时进行采收炮制:取原虫整理干净, 用2%-5%的食盐水溶液, 拌匀, 闷润, 蒸2小时取出, 晒干或文火炒干即可 。 网棚内植物上螳螂的卵鞘可在每年的秋季至翌年春季采收 。 采后清理杂质, 于沸水中浸杀或蒸30-40分钟, 以杀死卵鞘中的卵、蒸透晒干或烘干即为中药桑螵蛸, 备用或销售 。 注意必须把虫卵杀死, 否则孵化出幼虫后, 药效降低, 影响质量 。
6、螳螂的生防和观赏价值
螳螂可捕食40余种害虫, 如蝇、蚊、蝗、螽斯虫、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等小型昆虫, 蝉、飞蝗等大型昆虫, 加工标本还可用于教学和实验, 通过人工反季节培育, 可以使人们周年欣赏到螳螂 。 螳螂也是建设小小动物园、野生昆虫园的良好素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