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方法】莴笋的养殖方法,莴笋播种育苗方法过程( 三 )


病菌在土壤中或秋播莴笋上越冬 , 种子上也可带菌 。 一般在春季和秋季阴天气温较低、多雨、多露、多雾、光照少 , 品种单一、抗病性差、底肥不足、密度过大、通风和排水不良的地块 , 发病严重 。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适当控制栽植密度:施足底肥 , 增施磷钾肥 , 加强苗期水肥管理 , 开沟排水 , 灌水施肥采用沟灌等以降低田间湿度 。 莲座期及时预防 , 收获后清除病残体等 。
2、用种子重量的0.3{bf}药剂拌种 。 也可用25{bf}瑞毒霉(25{bf}甲霜灵)或50{bf}的福美双、甲霜灵锰锌等药剂拌种 。
3、药剂防治:应该在发病初期就喷药 , 选用药剂和兑水比例:安泰生70{bf}可湿性粉剂1斤兑水1700斤 , 霉克多66.8{bf}可湿性粉剂1斤兑水700斤 , 25{bf}甲霜灵1斤兑水500斤、40{bf}乙磷铝1斤兑水250斤、64{bf}杀毒矾1斤兑水400斤、48{bf}瑞毒锰锌1斤兑水500斤、72.2{bf}普力克水剂1斤兑水600-800斤、双露1斤兑水600斤、菌可得1斤兑水1000斤 。 常用药百菌清、杀毒矾、乙膦锰锌、瑞毒霉等也有作用 。 兑水喷雾 , 隔7-10天1次 , 连续3-4次 。 喷药以叶背为主 。 药剂应交替使用 , 可提高防治效果 , 延缓抗性产生 。 [4]
灰霉病
该菌为害叶片和茎 , 叶片病斑初呈水浸状 , 扩大后呈不规则形灰褐色斑 , 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一层灰霉 。 茎部染病先在基部产生水浸状小斑 , 扩大后茎基部腐烂并生灰褐色或灰绿色霉层 。 高温干燥 , 病株逐渐干枯死亡; 潮湿条件下 , 病株从基部向上溃烂 。
莴笋灰霉病
病原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 翌年菌核萌发产出菌丝体 , 其上着生分生孢子 , 借气流传播蔓延 。 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 , 最适温度为20-25℃ , 相对湿度为94{bf}左右 。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 , 喷洒50{bf}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 或28{bf}灰霉立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 或50{bf}灭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 或50{bf}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 或40{bf}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200倍液 , 或65{bf}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扑海因等 。 各药剂交替使用 。 视病情7-10天喷施1次 , 连续防治3-4次 。
软腐病
除莴笋外 , 还可危害大白菜、花菜、萝卜、番茄、大葱、胡萝卜、芹菜、生菜等 。 叶片、茎或根冠有伤口时 , 容易被病菌侵入 , 开始出现半透明水渍状 , 2-3天后病部颜色变深 , 表皮略下陷 , 溢出白色细菌溢滴物 , 内部除维管束外都腐烂呈粘滑软腐状 , 有臭味 。
高温、多雨、虫多、伤口多、黑腐病重以及地势低洼、播种较早、田间积水的地块 , 发病严重 。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 如直立性品种的植株 , 茎基部水分容易蒸发 , 伤口易愈合 , 可减少病菌侵入;宜选择地势较高、灌排水条件好的地块 , 避免选用低洼易涝地块:实行轮作;基肥充分腐熟;铲除病株 , 病穴用石灰消毒 。
2、种子处理:用热水和高锰酸钾浸种 。 将种子放在50度热水中浸25分钟 , 再浸入1{bf}高锰酸钾液中15分钟 ,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新植霉素或农田链霉素1斤兑水4000斤 , 喷雾或灌根 , 也可用中生菌素、菜丰宁1斤兑水80-100斤灌根 。 也可用农用链霉素一包和绿亨六号一包兑水30斤喷雾 , 或用水合霉素两包和春雷霉素一包兑水200斤喷雾 。
菌核病
除危害莴笋外 , 也危害大白菜 , 甘蓝 , 萝卜、葱等蔬菜 。 其主要症状是地面茎基部先呈现水渍状褐色病斑 , 后向上扩展蔓延并腐烂 , 病部遍布白色丝状物和黑色鼠屎状大颗粒(菌核) 。 病株叶片变黄枯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