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盆景盆栽的整型与矮化( 三 )


(2)每月施用二~三次肥料 , 尤其氮肥不可間斷 。 移植一個月後開始肥培 , 移植時根部要稍做修剪再種植 。
(3)抑制上部枝 , 使下部枝徒長 , 讓幹變粗 。 上部枝需要摘芽、剔葉、整型 。

枝的製作法
沒有幹 , 就不能造枝;沒有枝 , 便不能顯出幹曲線的美麗 。 枝葉愈細密 , 樹相即愈能表現出雄偉的氣勢 。 盆栽創作是為了要使盆樹顯現出自然老樹之美 , 這種作業叫「整姿」 。

造枝時應避免重疊或相互阻礙 , 以免枝葉太茂盛 , 把幹的線條變化掩蓋起來 。 枝與枝的間隙中 , 必須也能看到其他的枝才是正確的 , 尤其是要枝與幹的出枝點要交待清楚 。 枝左右長度的總和是頭緒直徑的六~八倍 , 枝的直徑以不超過出枝點幹直徑的四分之一為宜 。 自然樹枝靠近樹幹的部位 , 會因光照的不足而細枝枯萎 , 自然淘汱成僅留粗枝 。 這種特性在造枝時要特別注意 , 亦是國內多年來過分強調鹿角枝所犯的錯誤 , 往往造成枝過密的缺點 。 老樹的枝大多橫向伸展 , 嫩木或新枝則較會以向上四十五度的角度生長 。 剪枝時最好能留下細枝及預備枝 , 萬一判斷錯誤時 , 才能及時補救 。

造枝時靠近幹的部分較粗 , 逐漸伸長分叉 , 替換變細 , 要有主枝、分枝 , 枝椏分明 , 自然而流暢 , 切勿公式化地每一樹種都作成「二分枝」 , 即「鹿角枝」 。 分枝要隨主枝彎曲變化 , 流動順暢 。 枝、葉和幹 , 三者所表現出的強度、氣勢、彈性 , 其至空間 , 都能顯現出「美」 。 如要表現深度 , 則必須多留較長的背枝 , 使其生長繁茂 , 加強深奧的感覺 。 「空間美是造枝的重點」 , 因此造枝時 , 也要考慮葉片大小 , 預留出空間 , 同時立枝也不可使用太多 , 尤其落葉雜木類要有葉時也能保持空間美 , 因在一年中 , 有葉的生長期較落葉期長 , 這點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 枝若不足時 , 可用靠枝或接枝、接芽來補足 , 以改變樹形 , 提昇樹格 。

此外 , 屬於喬木類的松、楓、櫸等;樹蕊或愈接近樹蕊部分的枝 , 其萌芽力、伸長力都很旺盛 , 若強剪下方枝時 , 新枝很難生長 , 因此要特別注意下方枝 。 而灌木類的?月、狀元紅、杜鵑等 , 相反地愈下方的枝樹勢愈強 , 所以即使剪下方枝 , 其回復力亦無礙 。 創作盆栽時 , 應仔細觀察 , 找出盆樹的優點 , 配合其本身的發育生長 , 加上整型的技術 , 才能創作出好盆栽 。

盆栽的忌枝
車輪枝──輪芽性的樹種 , 以幹或枝為中心 , 軸射狀地長出數根的枝;如果任由生長 , 車輪枝的接幹部位就會肥腫 , 變得很難看 。 因此 , 可依樹型需要 , 在適當位置留下一枝 , 其餘的儘早剪除 。 但剪除時要留下一小段 , 待乾枯後再剪除 , 尤其是松樹 , 以免肥腫 。
閂 枝──對生性的樹種 , 以幹或枝為中心 , 同一點左右伸出的枝;連接點會鼓起 , 顯得不調和 , 必須將其中任何一枝從正面切除 。
平行枝──互生性的樹種 , 上下枝平行並非或重疊時 , 底下枝將因照不到陽光而逐漸衰弱 , 因而需依樹型剪去一枝 。
立 枝──從橫生的粗枝中向上徒長的枝 , 因植物頂芽較強勢 , 會使母株衰弱 , 應趁早除去或用金屬線調整之 。
向下枝──由橫生的粗枝下側向下垂長的小枝 , 易造成通風不良 , 應趁早剪除 。
片面枝──幹的片面有枝 , 樹型較不穩定 , 可利用來創作為飄樹型 。
徒長枝──枝的氣勢較強時 , 生長直而快的枝 , 應剪短成切除 。
交叉枝──由幹直接長出的親枝與自枝長出的子枝交叉者 , 應剪斷一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