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民族的服饰品种最多,民族服饰的种类( 三 )



锡伯族 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连衣裙)、背心、肥裤(扎裤脚) 。 男子穿箭袖前开衩长袍 , 或短袄、长裤 。 东北地区锡伯族着当地汉族服装 。

瑶族 女子服装注重绣花、蜡染 , 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长裤、短百褶裙 , 打裹腿 , 采用多种样式的头巾、帽及银饰 。 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衫、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一带沿用白色裤 , 裤脚绣花;广西连南一带缠红布包头 , 插雉尾 。 多用青、蓝土布 。
仡佬族 女子穿套头式无袖袍,前短后长并绣花;穿三段式统裙 , 中段为红色羊毛织物 , 上下段为青白相间条纹图案的麻织物;缠包头 , 同时缠3条长帕 , 后垂6穗 , 饰海贝;穿勾尖鞋 。 男子为无领琵琶襟衣、长裤 , 青布包头 。

哈尼族 女子穿无领上衣、银胸饰,着长裤或裙,系围腰(以不同颜色标识未婚已婚),戴小帽,饰银泡;节日穿绣花尖鞋 。 男子用黑或白布缠头(节日插羽毛) , 系绣花腰带 。 尚黑色 , 多用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
彝族 大小凉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线织成的擦尔瓦(即披风) , 上织有花纹 , 有的下端密集长流苏 。 擦尔瓦始用于汉、晋;白天御风雪 , 夜可作被 。
此外 , 女子穿大襟上衣(绣花或绲边)、多节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长裤、围腰 , 着瓦式方头帕或青布包头;云南少女戴鸡冠帽、缀银泡 , 在赛装会、插花节上穿刺绣服装 。
男子为大襟或对襟衣、多褶裤(裤脚宽窄不一 , 宽者1m) , 青或蓝布帕包头(右前方突出细长锥形“英雄结”) , 左耳戴大耳珠、缀丝穗;老年穿长袍 , 戴瓜皮帽 。

藏族 传统穿用藏袍 , 是敞领口、右大襟、系腰带的大袍 , 用氆氇、毛皮及其他面料制作;

壮族 女子传统装束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宽脚裤、绣花围腰 。 男子着唐装 , 包头 。 三月三节 , 着节日盛装 。
拓展资料
民族服饰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独有特色的服饰 , 也可以称为地方服饰或民俗服饰 。
在一些民族国家的城市生活中 , 人们在日常的时间虽然多以西装打扮为主 , 但在节庆、宗教仪式、国家典礼和其他正式的场合中 , 则会以民族服饰打扮出现 , 通常在服饰上的一些装饰品中可以推断出穿戴者的婚姻状态、社会或宗教地位等 。  
民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 , 包括制作原料、纺织工艺、印染工艺、刺绣工艺、图案纹样、色彩表现、饰品工艺、文化价值等因素 。  
2008年 , 共15个民族的民族服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12年内蒙古发布中国首个民族传统服饰地方标准——《蒙古族部落服饰》地方标准 。
2014年 , 由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承担的财政部专项“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与技术保护工程第八期少数民族服饰”项目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制衣原料、编织、印染、鞋帽、衣服、饰品等制作的独特性工艺进行调研 。
例如 , 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 , 汉族的古传统民族服饰是汉服 。 相传为黄帝发明 , 西周起汉服已具基本性质 , 到了汉朝已经全面完善并普及 。 这一时段直到明末清初 , 汉族人着汉服到汉朝已有几千年历史 。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
古汉服又称为汉装、华服 。 既有交领右祍又有直领圆领 , 袖子分为广袖、小袖、胡垂袖等 。
汉服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 , 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
清朝初年 , 满族统治者执行“剃发易服”政策 , 禁止人民穿着汉服 , 蓄长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