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葵在中国哪里有种植,我国山葵主要分布哪些地方( 二 )


生长习性 黄秋葵属性喜温暖 , 耐热怕寒 , 不耐霜冻 。 种子发芽、生长发育适温25~30℃ , 12℃以下发芽缓慢 , 开花结果期最适温度26~28℃ , 月均温度低于17℃影响开花结果 , 气温低于14℃生长不良 。 黄秋葵喜光 , 不仅要求光照时间长 , 而且要有一定的光照强度 , 光照充足 , 有利于生长发育 , 座果率高 , 果实发育快 , 产量高 , 品质好 。 黄秋葵耐旱、耐湿、不耐涝 , 结果期要求水分充足 , 利于果实发育 , 反之植株长势差 , 果实品质劣 。
黄秋葵对土壤适应性广 , 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 , 忌连作 , 也不宜选果菜类作物为前茬 。 对肥料要求氮磷钾齐全 , 生长前期以氮为主 , 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 氮肥过多植株易徒长、延迟开花结果 , 氮肥不足植株因生长不良而减产 。
照顾秋葵最基本的是要勤於浇水 , 尤其是在炎夏时节 , 每星期的施水量不能少於1吋 , 最好能隔天浇水 。 为了保持土壤水分 , 当苖株长到半呎高时 , 要在根部周围铺大约两吋厚的覆地物(mulch) , 不仅可保持土壤溼度 , 而且可以防止杂草 。 秋葵长成後 , 最好把底部叶子修掉一些 , 以便於清理地面和浇水施肥 。
田间管理 ①间苗:直播田出苗后要及时间苗 , 掌握:“早间苗 , 迟定苗”的原则 。 破心时进行第一次间苗 , 间去病、弱、小苗;2~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 , 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 , 每穴留苗2~3株 。 ②施肥:黄秋葵植株高大 , 结果多 , 肥水充足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 除施足基肥外 , 在生长期还应进行多次追肥 。 出苗后及时追施齐苗肥 , 每667平方米施尿素6~8kg;第二次施提苗肥 , 在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撒施 , 每亩施复合肥15~20kg;苗高30cm , 进入结果期时 , 重施追肥 , 每亩施复合肥25~30kg;生长中、后期 , 酌情多次少施追肥 , 防止植株早衰 。 ③浇水:移栽后一般是 7~10天浇一次水 。 炎夏季节正值黄秋葵收获盛期 , 地表温度高 , 应在早上9点以前 , 下午日落后浇水 , 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 。 雨季注意排水 , 防止死苗 。 ④中耕除草和培土:幼苗出土或定植后 , 要避免幼苗与杂草争肥争水 , 及时中耕除草 。 每7~10天进行一次 。 开花结果后 , 植株生长加快 , 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 。 封行前中耕培土 , 防止植株倒伏 。 夏季暴雨多风地区 , 最好选用1米左右的竹竿、树枝插于植株附近 , 防止倒伏 。 ⑤植株调整:植株生长前期 , 应及时摘除侧枝 , 有利于主茎早结果和提高产量 。 生长前期营养生长过旺 , 也可以采取扭叶柄的方法 , 将叶柄扭成弯曲状下垂 , 控制营养生长;生长中后期 , 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 , 既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 减少养分消耗 , 又可防止病虫害蔓延;采收种果者及时摘心 , 可促使种苗老熟 , 以利籽粒饱满 , 提高种子质量 。
秋葵是极为贪肥的植物 , 如果养分不足 , 收成就会不如理想 , 在幼株开始加速生长时 , 每星期施钾含量高的肥料(亦即肥料包装第三个数字要较高) 。 在这段时间 , 砂质土壤尤其需要施肥 。 植株长到三、四呎後 , 每个月要施一次磷含量高的肥料(肥料包装第二个数字要较高) , 喜欢有机种植的人 , 可以使用鱼肥(fish fertilizer) , 或腐熟的动物粪肥(manure) 。
在结果期间 , 最需注意的是要随时察看植株上是否有一种俗称放屁虫(stinkbug)的椿象虫 , 这种昆虫特爱叮吮秋葵荚果 , 被叮的荚果会长得扭曲畸形 , 不堪入目 。 如果看到这种臭虫 , 要立刻用手捕捉 , 然後「赶尽杀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