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城是现在的哪里,蓟古代是什么地方( 二 )


燕国的蓟城是现在的那个城市蓟城是现在的北京 。 燕国以蓟城为都 。 周王朝自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后 , 习惯上称为东周 。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
东迁后王室衰微 , 从“天下共主”沦落为托庇于诸侯大国的附庸 , 经过长期鲸吞蚕食 , 春秋时几十个国家兼并成7个大国 , 历史上称为战国 。 是时自公元前475年起至秦统一中国 , 即公元前221年止 。 北京地区是七雄之一的燕国所在地 。
扩展资料
建国以来考古工作者经过数十年的工作 , 为探寻蓟城位置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50年代在蓟丘以南不到4公里处(广安门南700米外) , 曾发现战国遗址 , 出土饕餮纹半瓦当 , 这是燕国宫殿建筑常用的建筑构件 。
1956年在配合永定河引水工程的考古发掘工作中 , 发现151座春秋、战国至东汉时的陶井 , 其中战国36座 , 陶井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 , 共130座 。
1965年在配合市政工程的考古发掘中 , 发现65座战国至汉代陶井 , 陶井分布在陶然亭、白云观、姚家井、广内白纸坊、广内南顺城街、和平门外海王村等处 , 较密集的地方是内城西南角经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 , 发现陶井55座 。
70年代又陆续在西单大木仓、宣武门、白纸坊、陶然亭、姚家井等处发现一批战国至汉代陶井 。 井是用一节节井圈套叠成圆筒状 , 井底还发现汲水的水罐等生活用品 。 很显然 , 这是生活水井 , 水井密集 , 说明当时人口很稠密 。 根据上述一系列考古发现 , 专家们推测蓟城应在发现陶井最密集的今北京城西南部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 。
燕国指的是现在什么地方东北曰幽州 , 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 。
据《周礼·职方》载 , “东北曰幽州” 。 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 。 周武王平殷 , 封召公于幽州故地 , 号燕 。
战国时 , 燕与其他六国并为七雄 。 燕昭王时秦开破东胡后 , 置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 。 秦始皇灭燕 , 沿燕建制 , 仍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 。
汉高祖时分上谷置涿郡;此外又设燕国 。 汉武帝设幽州刺史部 , 部刺燕地诸郡国 。 武帝开边 , 置玄菟、乐浪等郡 , 亦属幽州 。
东汉时 , 辖郡、国十一 , 县九十 。 幽州治所在蓟县 , 治所蓟县 , 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 。 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
 唐武德元年(618)复为幽州 , 天宝元年(742)改为范阳郡 , 乾元元年(758)又为幽州 。 州治蓟县 。 另有范阳县 , 本幽州或范阳郡属县 , 大历四年(769)后为涿州治所 , 故治在今河北省涿州 , 与此不同 。
幽州原是河北平原北端陆路交通的枢纽 。 隋大业四年(608)开永济渠 , 引沁水南通黄河 , 北达涿郡;七年 , 隋炀帝杨广乘龙舟自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江都区)经黄河入永济渠 , 至涿郡;同年 , 又动用江淮以南民夫、船只运黎阳(在今河南浚县东南)、洛口(在今河南巩县东北)诸仓米至涿郡 , “舳舻相次千余里” 。 由于永济渠的凿通 , 运河的终点涿郡又成为北方水陆交通的中心 。
【蓟城是现在的哪里,蓟古代是什么地方】乾元二年(759)史思明自立为燕帝 , 以范阳为燕京 。 广德元年(763)改范阳节度使为幽州节度使 , 史朝义部下李怀仙降 , 唐即授为幽州节度使;时平卢已没于北族 , 惟存平州(今河北卢龙) , 平州城内驻有卢龙军 , 幽州节度使遂兼领卢龙节度使 。 此后或称幽州 , 或称幽州卢龙 , 或只称卢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