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课程有哪些,八年级课程有几科( 二 )


(三)、学好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和科学的方法是关键
大数学家笛卡儿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 学习物理也重在学习思路和方法 , 学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 我们便能举一反三 , 触类旁通 , 真正的提高解题的能力 。 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一种解题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比会解若干个具体的物理问题更为重要 。 在物理中 , 各个板块都有其解题的一般思路 。
如在讲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分析思路:

有了解题的一般思路 ,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就不至于陷入理不清头绪 , 束手无策 。 物理的解题同样也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 , 常用的科学方法有:理想模型法、等效法、微元法、守恒法等 。 如在讲“功和能”的三种关系时:①动能定理: (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②重力做功: (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和其它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③重力以外的力做功: (机械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 。 都是运用了守恒法 。 可见 , 如果懂得会用这些科学的方法 , 那么解题的思维过程就能有一定的方向 , 就会纳入一定的轨道 , 从而能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
(四)、要养成以下良好的解题习惯必不可少
1、弄清完整的物理过程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是分析问题的“灵魂” 。 因此做题前首先要弄清完整的物理过程,.倘若物理过程不清楚也就无法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 , 我们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 如果我们通过审题 , 弄清了完整的物理过程 , 建立了清晰的物理情景 , 便会找到问题的入口 。 因此在做题之时 , 我们必须做到:过程不清不动笔 。 分析物理过程 , 首先 , 通过审题 , 弄清物理过程并找到各细节之间的联系;其次 , 要抓住本质剔除次要因素;第三 , 要注意捕捉关键句 , 挖掘隐含条件 , 对关键句可用笔作标记 , 注明隐含条件 。
2、 分析问题做图必不可少,作图是分析问题的“巧手” 。 物理图象突出的特征是物理知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它是化抽象为具体的巧手 , 平时常有这种情况:有些学生他们听老师讲物理思路基本上能跟上 , 但自己独立做作业时 , 往往无从下手 。 仔细分析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后发现 , 他们听课时 , 忽视老师讲解的思路 , 喜欢记录解题步骤 。 不记老师的分析过程图 , 受力分析图等物理草图 。 因而解题时也就没有作图的习惯 , 当然这些学生遇到解题困难时 , 老师只要给他们画出物理情景图 , 思路大多豁然开朗 , 由此可见 , 作图能与知识产生共振 , 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行 。
3、坚持题后总结 。 当我们完成一道题后尤其是由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时,我们要把握”领会方法的最佳时机” 。 想一想:这道题的关键在哪里?重要的困难是什么?什么地方可以完成的更好一些?我为什么没有觉察到这一点?要看出这一点我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应该从什么角度去考虑?这里有没有学习的诀窍可供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用?良好的题感正是通过总结培养出来的 , 相反仅热忠于解题 , 就题论题结果就会食而不化 , 事倍功半 。 考试时许多题目似曾相识但有百思不知其解 , 由此可见 , 平时解题时 , 不能仅重视解题的数量和结果 , 更应重视题后深思多想 。
(五)、要养成“问”的习惯尤为重要
俗话说“勤能补拙” , “问”也能补拙 。 会帮助我们了解掌握知识深层的东西 , 使我们的思路更 宽广 , 更敏捷 。 可我们多数同学 , 遇到问题时 , 或许是“怕”老师 , 是“顾忌”面子 , 不愿意吃苦头或许是其它问题 。 这些心里障碍 , 使得一些同学 , 每节课都可能留有“剩饭” , 或在多数题中都留有疑点 , 从而使得前后知识不能穿插系统起来 , 慢慢的也就失去兴趣 , 以至最后放弃 。 另外学习中也避讳“闭门造车” 。 有时不仅“车”没有造出反而会误入歧途 。 只有通过“问”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我们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通过“问”我们不仅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 从而也能学到一些思考方法和经验 , 因此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坚持“问” , 同时还要 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学习作风 , 一旦我们学进去就会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