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哪些活动,端午节有哪些活动项目( 四 )


2、学习和了解与端午节的有关传统民俗文化 。 让学生在学习、交流、感悟中认识到:端午节不仅与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对龙的图腾的崇拜,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
3、组织学生搜集端午节相关资料,采集艾蒿实物,讲述自己所知所闻的端午习俗,以及参加包粽子活动等行为,锻炼学生搜集加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
4、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端午节的赛龙舟、插艾蒿、吃粽子等活动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 。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节日了,从深层次看,它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成为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 。 活动内容和步骤:
端午节的溯源
(一)端午节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活动课的主题是感知端午节民俗文化 。 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首在大江南北传唱的民谣,请大家齐声朗读 。 生:回答 。 师:从这个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龙的形象、龙的文化,已经深深地注入到炎黄子孙的血脉中 。 中华海内外的儿女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龙的传人” 。 1953文化的
端午节民俗活动是哪些? 一、赛龙舟
赛龙舟的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龙舟竞渡”在战国时代已有习俗,人们在急鼓声中竞渡,划着刻有龙形的独木舟,带有半宗教半娱乐的性质 。 清乾隆年间,台湾开始流行赛龙舟,龙舟作为一项水上运动,并且随着华人华侨遍布各地的文化带入,也在国外吸引了众多的龙舟爱好者,除了端午节纪念古人和庆祝节日之外,还起到了一定的沟通作用 。

二、挂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 艾草的茎和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虫,净化空气,中医上可入药,独特的艾灸也得益于此 。 总之,或早晨,或前一天,一些阿姨们都会乐于采一些回来,作为这个节日必不可少的内容 。

三、端午食粽子
在中国,无论节日大小,吃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题,在端午节,粽子是最流行的食物和礼物,在北方可能过节吃饺子比较流行,但是端午节食粽子的习俗全国人民占有的比例还是很高的,粽子的包法和食材的选择有所不同,糯米是必不可少的,甜的红豆粽,咸的肉粽,江浙一带还流行蛋黄粽,也有些白米粽,红枣粽,果脯粽等等,很多年纪大一些的长辈们最擅长老式粽子了,也是口味最纯正的,有很多年轻人过节回到家里返程的时候,总要带上一些家人亲手包的粽子回去,或与人分享,或慢慢享用 。

四、佩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里面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是一种装有香料、色彩鲜明或美观的丝织物或粗布类缝制而成,佩香囊虽然是一种民俗,但是在中国古代却是预防瘟疫的方法,古人为了确保孩子和家人健康,用中药制成香囊随身佩戴,给孩子佩戴以求健康等 。 香囊的形状也有扎口袋的形状、菱形、圆形、花型等等样式,在现代,香囊的装饰功能占据了大部分的佩戴原因,人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装上自己喜欢的香料,除了自己喜欢嗅其味之外,也可以遮盖一些环境中的异味 。

五、栓五色丝线
端午日,天气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饰以五色丝线,符合五行之观念,这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延申,民俗中,人们在端午节给小孩儿手腕上带上五色丝线,在端午过后的第一场雨时,将丝线扔到雨里,就会扔掉不好的事情,带来一年的好运,并且五毒不侵 。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因此,民间有些地方也有避五毒的习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