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虫怎么来的,臭虫是如何产生( 三 )



“臭虫”是怎么来的? 臭虫是如何来的 臭虫不但吸食人血, 也吸鼠类、蝙蝠或家畜的血液 。 因此, 即使是长期无人居住的房间, 仍然可能有臭虫生存 。 臭虫虽然不能飞, 但每分钟能爬1米到1.65米 。 它藏匿在家具或衣服行李中, 能够随这些物体的移动而转移 。 家里臭虫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 。 第一是由人携带而来 。 臭虫可以藏匿在人的衣服上, 跟随人回到家中 。 例如, 有的工作场所存在臭虫, 工作人员就可以将其携带回家 。 有人去别人家串门, 将别人家的臭虫带回家 。 第二个来源是通过手袋、提包、箱子等带到家中 。 外出旅行者可能住在宾馆里 。 如果宾馆不幸有臭虫, 这些臭虫就可以藏在旅行者的提包和提箱中, 随着旅行者回到家中 。 臭虫透过家具来到家中是第三个途径 。 如果经常搬家 。 有人搬家前把家具送人, 可能把臭虫连带附送 。 如果家具上没有臭虫, 也可能运输车辆存在臭虫 。 同样的事情可能发生在购买新的家具上 。 大多数的小区或二手家俱店, 捡别人丢下的家具较为常见, 这样也随便把臭虫检回家中 。
家里的臭虫是怎么来的呢? 一、臭虫有哪些?
臭虫体扁宽, 长4到5mm(少於0.2吋), 雌虫体积要比雄虫大, 红褐色, 翅退化呈鳞状, 有臭腺, 分泌物有特殊气味 。
臭虫在臭虫属中, 只有2种吸食人血, 它们是热带臭虫(Cimexhemipterus)和温带臭虫(Cimexlectularius) 。 其主要区别点是:
(1)温带臭虫
前胸背板的中间显著隆起, 两侧扁平, 且向前伸展至眼的附近, 腹部第3节最宽 。 在国内普遍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及长江以南的一些地区 。 一般来说南至北纬23°23′、凡夏季平均气温在30℃的地区, 都以温带臭虫分布为主 。
温带臭虫(Cimexlectularius)臭虫是以吸人血为生的寄生虫 。 若虫的腹部背面或成虫的胸部腹面有一对半月形的臭腺, 能分泌一种有特殊臭味的物质, 使它臭名远扬 。
(2)热带臭虫
体比温带臭虫略长, 前胸的侧缘向前伸展部分离眼较远, 整个前胸背板隆起, 腹部第2节较宽 。 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两省(区), 流行地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 。 四川省雅安、贵州省丹享等个别地区也有热带臭虫 。
臭虫哪里来的 臭虫也叫木蚤, 臭虫属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 。 臭虫发育过程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 臭虫在我国古时又称床虱、壁虱 。 臭虫有一对臭腺, 能分泌一种异常臭液, 此种臭液有防御天敌和促进交配之用, 臭虫爬过的地方, 都留下难闻的臭气, 故名臭虫 。

臭虫可以在一个相当广泛的温度和大气成分比例环境里存活 。 当环境温度下降至16.1℃时, 会进入半休眠状态, 使之能够存活更久;即使温度下跌至-10℃, 臭虫仍然能够存活至少五天;但若暴露于-32℃的低温, 则会在15分钟后死亡 。 臭虫具高度抗旱性, 即使在气温达35–40°C而且湿度低的环境里, 在失去了体重的三分之一后仍能存活;但在其较早期的生长阶段, 其抗旱能力较差 。
防制方法:
1.整顿室内卫生, 清除杂物, 对容易孳生臭虫的床板缝隙, 用石灰或油灰堵嵌,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衣服, 蚊帐, 床单, 控制臭虫孳生 。
2.对有臭虫孳生的床架, 床板等用具可搬至室外, 用装有沸水的水壶口对准缝隙, 缓慢移动浇烫, 务必使缝隙处达到高温, 以烫死臭虫及卵 。
3.对孳生有臭虫的衣服, 蚊帐, 床单, 枕巾, 可用开水浸泡;对不能用开水烫泡的衣物, 可用消毒粉或洗衣粉浸泡半个小时或直接用倍硫磷进行喷洒, 操作完之后必须洗干净才能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