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阑尾在哪个位置图片,阑尾炎的位置图在哪里( 三 )



2.慢性阑尾炎多为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 , 也可开始即呈慢性经过 。 主要病变为阑尾壁的不同程度纤维化及慢性炎细胞浸润等 。 临床上时有右下腹疼痛 。
阑尾炎
阑尾炎是指阑尾的化脓性疾病 , 但有急慢性之分 。 若有下腹固定压痛对急性阑尾炎具有重要诊断意义;若是慢性阑尾炎则多有急性阑尾炎史 , 仅有右下腹不适感或隐痛 , 可因活动、饮食不节而诱发 。 本病常用的有效的偏方主要如下 。
[方一]
大黄10克 , 芒硝9克 , 连翘、银花各12克 , 红藤15克 , 元胡10克 , 木香、桃仁各9克 , 丹皮12克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本方清热通腑 , 行气活血 , 适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阑尾炎 , 其主要症状如右小腹隐痛拒按 , 持续或阵发 , 或疼痛初在上腹部 , 或先绕脐疼痛 , 随后转移至右天枢穴附近 , 可伴腹皮挛急 , 脘胀纳呆 , 恶心嗳气 , 微热 , 大便正常或秘结 。 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 , 脉弦滑、弦滑数或细涩 。
[方二]
金银花12克 , 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 , 白花蛇舌草、大黄各10克 , 川楝子、丹皮各9克 , 赤芍10克 , 虎杖15克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本方清热解毒 , 化瘀消痛 , 适用于热蕴所致阑尾炎 , 其主要症状如:腹痛拒按 , 右下腹压痛较明显 , 有反跳痛 , 腹皮挛急 , 或可扪及包块 , 伴身热口渴食少脘痞 , 恶心呕吐 , 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 , 小便短赤 , 苔黄少津或厚腻 , 脉弦数或滑数 。
[方三]
银花10克 , 连翘12克 , 黄芩、生地、玄参各9克 , 生甘草6克 , 大黄10克 , 紫花地丁12克 , 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 , 冬瓜子30克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本方清热解毒 , 通腑排脓 , 适用于脓毒溃散所致的阑尾炎 , 主要症状如:腹痛自右下腹扩展至全腹 , 痛势剧烈 , 腹皮紧急 , 全腹压痛 , 反跳痛 , 高热不退或往来寒热 , 面红目赤 , 唇干口臭 , 恶心呕吐 , 腹胀便秘 , 或大便溏薄而秽臭不爽 , 小便频数似淋 , 舌质红降而干 , 苔黄糙起刺或黄厚而腻 , 脉弦滑数或细数 。
[方四]
鲜野菊花60克 , 败酱草15---60克 , 紫花地丁30克 。 任选其中1种 , 水煎;分3--4次服 , 每日—剂 。
本方可用于急性阑尾炎 。
[方五]
白芍18--45克 , 甘草、柴胡各6—12各 , 枳壳、丹皮、黄柏各10--15克 。 水煎分3次服 , 每日1剂 , 重者加倍服 。
本方适用于急、慢性阑尾炎 。
[方六]
地榆、槐花各30克 , 半枝莲15克 , 甘草3克 , 鲜生地30克 , 连根葱20根 。
水煎 , 分三次服 , 每日一剂 。
本方适用于急性阑尾炎 。
[方七]
大蒜60克 , 芒硝、大黄各刃克 。 先将大蒜、芒硝合捣如泥状敷腹部最痛处(局部先涂上一层凡士林 , 以防皮肤损伤)2小时后去药 , 再取大黄粉醋调外 , 敷6---8小时 , 共为一次 , 必要时数小时后可重复一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