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鱼腥草,中药材( 三 )


③利尿感化
用鱼腥草灌流蟾蜍肾或蛙蹼,能使毛细血管扩大,添加血流量及尿液排泄,从而具备利尿感化 。 其利尿感化能够由有机物而至,钾仅起加强利尿的附加感化;也还能够因为槲皮甙的血管扩大感化 。
④别的感化
鱼腥草另有镇痛、止血、按捺浆液排泄、增进构造再生等感化 。 煎剂对小鼠腹腔打针有止咳感化(氨水法),但无祛痰、平喘感化 。
炮制去净杂质,撤除残根,洗净切段,晒干 。
性味辛,寒 。
①《别录》:"味辛,微温 。 "
②《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 。 "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 "
④《纲目》:"辛,微温,有小毒 。 "
⑤《医林纂要》:"甘辛咸 。 "
归经①《本草经疏》:"动手太阴经 。 "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 "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 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
①《别录》:"主蠼螋溺疮 。 "
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 "
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昏迷不醒 。 "
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 "
⑤《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 。 "
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 。 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 "
⑦陈念祖:"生捣治呕血 。 "
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衰弱,消收缩 。 "
⑨《岭南采药录》:"叶:敷狠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干冷,治痢疾 。 "
⑩《古代适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 。 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 。 生嚼其根,避免冠心病的心绞痛发生发火 。 "
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抢救仰药的催吐剂 。 "
⑿广州空军《经常使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 。 治上呼吸道传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 。 "
⒀广州军队《经常使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 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 。 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
留意虚寒症及阳性外疡忌服 。
①《别录》:"多食使人气喘 。 "
②孟诜:"久食之,发衰弱,损阳气,消精华 。 "
复方①治肺痈吐脓吐血: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 。 煎汤服之 。 (《滇南本草》)
②治肺痈: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 。 (《本草经疏》)
③治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伤风:鱼腥草、厚朴、连翘各三钱 。 研末,桑枝一两,煎水冲服药末 。 (《江西草药》)
④治肺病咳嗽冷汗:侧耳根叶二两,猪肚子一个 。 将侧耳根叶置肚子内炖汤服 。 逐日一剂,连用三剂 。 (《贵州官方方药集》)
⑤治痢疾:鱼腥草六钱,山楂炭二钱 。 水煎加蜜糖服 。 (《岭南草药志》)
⑥治热淋、白浊、白带:鱼腥草八钱至一两 。 水煎服 。 (《江西官方草药》)
⑦治痔疮: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连进三服 。 其渣熏洗,有脓者溃,无脓者自消 。 (《滇南本草》)
⑧治慢性鼻窦炎:鲜蕺菜捣烂,绞取天然汁,逐日滴鼻数次 。 另用蕺菜七钱,水煎服 。 (《陕西草药》)
⑨治痈疽种毒: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蜂蜜调敷 。 未成脓者能内消,已成脓者能排脓(阴疽忌用) 。 (《江西官方草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