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皮肤囊肿怎么治疗,囊肿可以扎破挤出来吗( 三 )


症状
(1)表皮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囊肿 。 系因外伤将表皮植入皮下而成 。 其囊肿壁为上皮结构 , 但基底细胞层为囊壁外层 。 角质层为囊壁内层并充满角质物于腔内 。
本病好发于头皮、颈部及臀、背部 。 单发或多发 , 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 缓慢增大 , 质软硬而具囊性感 , 基底可移动 , 与皮肤常有粘连 。 皮肤表面没有似皮脂腺囊肿的开口小孔 , 无疼痛 , 如发生于受压部位时才有压迫性疼痛 。 可并继发感染 , 据记载有恶变的可能 。
(2)皮样囊肿:常为先天性病变 , 由于胚胎期上皮残留而发生 , 属错构瘤 , 是由于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所构成 。 除囊壁表皮细胞外 , 尚含汗腺、毛囊及皮脂腺等 。 腔内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等粥样物及有毛发 。
多为局限性囊样肿物 , 幼儿及青年期发现 , 缓慢生长、体积不大 , 为柔软圆形或较硬的囊性肿块 。 位于皮下 , 与皮肤无粘连 , 而与基底组织粘连甚紧 , 不易推动 , 好发于眼眶周围、鼻根、枕部及口底 , 其次为四肢 , 胸背也见发病 , 长期生长的可发生癌变 。
(3)粉瘤由皮脂腺囊管口闭塞或狭窄所引起皮脂瘀积形成 。 腔壁为上皮细胞构成 , 无角化象 , 囊外为纤维结缔组织 。 其内充满皮脂物逐渐分解为半流质状物质 , 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 。
检查
皮肤囊肿应与发生于体表皮肤的各类肿瘤相鉴别 , 有的手术中才能发现 。 尤其是皮肤下囊肿 , 因张力过大 , 有的不移动 , 而易考虑到纤维瘤 。
治疗
1、手术或激光手术切除 。
2、术后服用消炎药治疗1周即可 。 口服用VC、B1、B2等 , 可适当加大剂量 。 术后7~10天即可痊愈 。
3、术后检查伤口敷料 , 发现有感染迹象时进行局部处理 。
4、当然有时候自己也会吸收消退的
皮脂腺囊肿怎么治疗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 , 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 , 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 。 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 , 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瘤的经历 , 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 。
皮脂腺囊肿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 , 其次是躯干部 。 由于其深浅不一 , 内容物多少不同 , 因而其体积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 , 小的如米粒大小 , 大的如鸡蛋大小 。 往往被诊断为脂肪瘤 , 纤维瘤等 。 皮脂腺囊肿生长十分缓慢 , 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渐增大 。
皮脂腺囊肿多为单发 , 偶见多发 , 形状为圆形 , 硬度中等或有弹性 , 高出皮面 , 表面光滑 , 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相连但与基底无粘连 , 无波动感 。 皮肤颜色可能正常 , 也可能为淡兰色 , 增大过快时 , 表面皮肤可发亮 。 有时在皮肤表面有开口 , 可从此挤出白色豆腐渣样内容物 。 这个开口即通向皮肤表面皮脂腺的开口所在 , 开口凹陷系导管长度不足所致 。 皮脂腺囊肿往往并发感染 , 造成囊肿破裂而暂时消退 , 但会形成瘢痕 , 并且易于复发 。 皮脂腺囊肿癌变的机会极为罕见 。
手术是皮脂腺囊肿唯一的治疗方法 。 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 , 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 , 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 , 连同囊肿一起摘除 。 分离时应特别小心 , 囊壁很薄 , 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 。 如果残留囊壁 , 则易于复发 。 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 则应首先控制炎症 , 后期再安排手术 。

治疗原则
1.手术切除:一经确诊后 , 均应手术将囊肿完整摘除 。
2.并发感染者应予口服抗菌药(如增效联磺片、麦迪霉素等)及热敷等抗炎治疗 , 炎症消退后手术切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