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易经的作者是谁,易经中最厉害的五句话( 二 )


《孔子世家》却抬出孔圣人说:“孔子晚而喜易 , 序彖 , 象 , 说卦 , 文言” 。 《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 。

继承和拓展这一说法的是马融和陆续 , 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 , 周公作爻辞 , 孔子作十翼 , 这是定论 。 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了 。 与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 , 他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 , 有文王的易 , 有孔子的易 , 在读易的时候 , 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 , 不能混为一谈 。

孔说与非孔说 。 持这一说法的人 , 长期以来 , 围绕着《周易》究竟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且十分激烈 。 一派认定 , 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 。

这种争论起源于汉代 。 根据《周礼》记载 , 周初 , 《易经》有三种本子 , 一名曰《连山》 , 二名称《归藏》 , 三名为《周易》 。 前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 , 只有《周易》在民间流传 。 汉武帝时 , 政府曾设置以调易》为首的五经学馆 , 一些“五经”博士用当时通行的隶书重新整理撰写经书 , 使得新版《周易》在社会上广为传播 。 这在当时“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下 , 孔门传人认定《易经》为孔圣人所著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 。 所以 , 都在此书中冠以“子曰”字样 。 这一派即是后人所称的“今文学家” 。

但是 , 以先秦时代留下的篆书书写的经本为正宗经典的“古文学家” , 他们则认为 , 《易经》居首的五经皆周旧典 , 一是先王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的汇编 , 孔子未出 , 何以作经?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易意子问》 , 文中说 。  , 《易经》中的《文言》、《系辞》《杂卦》等篇与孔子根本毫无关系 。 清代学者龚自珍则进一步论说:“仲尼未生 , 先有六经 , 仲尼既生 , 自明不作” 。

近代以来 , 这种争论愈演愈烈 。 坚持孔说“今文学家”观点的学者皮锡瑞认定:“一当知经为孔子所定 , 孔子以前不得有经;二当知汉初会古未远 , 以为孔子作经说必有据” 。 康有为更是一锤定音:“凡‘六经’皆孔子所作 , 昔人言孔子删述者 , 误也” 。 康圣人连孔子是《周易》的合著都概不承认 。

持非孔说的古文学家也不甘示弱 , 以钱玄同为旗帜 , 奋起反击 , 他精心考据 , 层层批驳 , 结论说:“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 。 ”针锋相对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 。

郭沫若先生在这场争论中 , 独树一帜 。 他认为 , 孔子不但不是《周易》的作者 , 而且连读也没有读过《周易》 。 他说 , 《论语》中关于孔子“五十以学易”的话 , 鲁语“易”字也作“亦” , 不足为信;而《周易》中多次出现的“子曰”非孔子而为荀子 。 由此郭先生推断《周易》大多出于荀子门人之手 , 并认为《周易》可能是战国前楚人馯臂弓汇编成册的 。

此外 , 还有些学者根据《周易》的思想观念来争论《周易》作者 。 冯友兰先生著文说 , 《周易》与《论语》的哲学观点截然不同 , 从而否定《周易》为孔子所作 。 苏渊雷教授则认为 , 冯先生的论说 , 就事论事 , 综观两部著作就不难看出《周易》与《论语》的思想如出一辙 , 因此很难说孔说派的论点没有道理 ,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研讨易经的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