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龙王庙在哪里,附近最近的龙王庙在哪里( 二 )


大殿左侧 , 有三间配殿 。 中间挂有1944年定陶县城南晁村晁秀立要笔撰写的一副对联:询野老村农羡冯家为东道主 , 抚残碑断碣知焦姓乃上方神 。
龙王冯村北有一口八角琉璃井 , 水质清洌苦甜 , 从未干涸 , 被誉为奇观 。
龙王冯村至今尚珍藏关于龙王爷传刘的一卷画轴 , 图文并茂 , 绘录着龙王逸事百余幅 。 例如《龙坑龙井通东海》:讲焦三在冯家洼第三年春天 , 天旱无雨 , 田间禾苗半枯 , 人们焦灼异常 。 焦三对冯重礼说:“东家且勿惊慌 , 明天便可浇地 。 ”冯重礼不大相信 , 只是唉声叹气 。 可是到了下半夜 , 忽然雷雨交加 , 大雨下得坑满壕平 , 这一年庄稼获得了好收成 。 又如《十八亩地一棵苗》:说焦三为冯重礼种了一块十八亩地红高粱 , 焦三在间苗时 , 只留下了五棵苗——中间一棵 , 四角各留一棵 , 冯重礼见了 , 没有好气儿地说:“锄得不错 , 就是留苗太稠 。 ”焦三随即把地角的四棵锄掉了 , 把冯重礼气得直想发火 。 这棵独苗长到处暑 , 高粱秆长得有屋粱粗细 。 到高粱抽穗时 , 远看像一片火烧云 , 近看像一团红玛瑙 。 焦三把这十八亩地轧成一片坦场 , 便上到高粱棵上 , 抡开枣木杆子一甩 , 高粱粒子像下红雨一样落下 , 足有1米多厚 。 焦三说:“东家 , 你要不了这么多 , 我就往外倒吧 。 ”焦三把枣木杆子往不南一抡 , “哗”的一声 , 一片红云往东南去了 , 使东南百里以内的高粱 , 整整丰收了三年 。
因为焦三是龙王的化形 , 龙王冯一带居民为纪念龙王爷恩德 , 曾在明代集资修建过龙王庙 , 立过石碑 , 刻过碑文 。 可惜原来的庙宇、石碑和《康惠龙王传》在历次战乱及“文化大革命”中均被损毁 , 现仅存有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三年(1877年)御笔题字“泽沛苍生”一幅金匾 , 龙王冯附近百姓捐资于1988年重新修复龙王庙 , 以志纪念 。
现在 ,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和“七月初五龙诞辰”之吉日 , 苏、鲁、豫、皖等各方人士 , 按时参加龙王冯的龙王庙会 , 这已成为访亲问友、繁荣经济的民间节目 。

织金县龙王庙
[编辑本段]
位于城关镇清泉路龙潭南侧 。 始建于清代中期 。 坐南向北 。 由大殿、两厢、山门组成 。 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 , 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 。 现存大殿 , 面阔五间 , 通面阔19.1米 , 进深五间 , 通进深11米许 , 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 。 前后带廊 , 分别深3.5米、2.9米 。 隔扇门窗 。

海淀黑龙潭及龙王庙
[编辑本段]
黑龙潭及龙王庙在海淀区寿安山北山腰 。 传说山上产黑石 , 质细腻 , 金代曾采石为宫女画眉 , 称为黛石 , 山亦因此叫画眉山 。
山腰有圆潭 , 径10余米 , 水从山峡石隙中流入潭内 , 溢时流泻山下田野中 。 传说有黑龙潜藏水底 , 故名黑龙潭 。 周围建有回廊33间 , 潭后有庙 , 名黑龙王庙 , 东向依山而筑 , 殿宇层层上升 。 庙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 , 祭祀黑龙王 , 天旱时在此祈雨 。 庙内现存明清及民国重修碑、御制碑及祈雨灵应碑等多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