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城南旧事是谁写的,《城南旧事》读后感500字( 二 )


导演吴贻弓:小说《城南旧事》中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人心,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 。 当这部影片上映后,这种情感同样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  
影视演员沈洁:林海音的作品其实更适合拍成电影 。 因为她的作品故事很简单,没有什么修饰,所以在改剧本时编剧很注重加强节奏和情节性 。
参考资料:

《城南旧事》是谁写的 ?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 。
林海音,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 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 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 。 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代表作《城南旧事》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 。
扩展资料《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 。 在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作者心头 。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 。 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于是把它们写了下来,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 这是林海音写这本小说的初衷 。
参考资料:

城南旧事是谁写的?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 。 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 《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 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 。 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 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 。 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 。 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 。 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 50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 。 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动着我 。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 。 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
城南旧事是谁写的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 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 3岁随父母返台湾,5岁来到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生活 。 爸爸英年早逝 。 25年后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三个孩子 。 1948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 。 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 家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往北平居住,曾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 。 担任《世界日报》实习采访人员,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 。 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 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 1963年因故离开主编十年的联副,但这样的挫折并未打击到她,1968年她和几位朋友合办了一份文学杂志《纯文学月刊》 。 编这份 杂志时,她曾亲笔发出了一百多封信,向编报时所拥有的基本作者邀稿,她的热情和真诚感动了好多人 。 《纯文学月刊》得到好评,产生了不少佳作 。 而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如彭歌译的《改变历史的书》,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阳》《和谐人生》,长篇小说《蓝与黑》《滚滚辽河》等都历久不衰 。 林海音夫婿何凡撰写《玻璃垫上》专栏超过三十年(1953-1984),彷佛是一部台湾社会发展史,纯文学特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出版《何凡文集》,这套书并荣获图书主编金鼎奖.1990年,林海音回到阔别了四十一年半的北京,并成为两岸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 。 她寄出全套的纯文学丛书和纯文学月刊给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号召台湾出版界大量捐书以充实台湾文库;她又担任《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 表作大系》顾问,完整介绍台湾作家作品 。 林海音的文学成就也获得中国大陆文学界的重视,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曾于1997年以及2000年举办“林海音作品研讨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