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老马识途是谁,老马识途是谁提出的( 三 )



孤竹国国君见齐燕大军被诱入沙漠 , 便举兵攻进无棣城 , 赶走了守城的燕兵 , 躲避在山谷中的百姓也随着回城 。 管仲见此情形 , 灵机一动 , 计上心来 。 他命令将士数人扮作百姓混入城中 , 半夜举火为应 。 然后 , 又分三路攻打无棣城的东南西三门 , 只留下北门让敌军逃跑 , 教王子成父和隰朋率一队兵马埋伏在北门之外 。 当天夜里、忽见城中四五处火起 , 齐军内应砍开城门 , 放大军兵马入城 。 孤竹国国君见势不妙 , 率众夺路而逃 , 直奔北门 。 谁知一行人刚刚冲出北门;路旁突然伏兵四起 , 截住了孤竹国的君臣等数人 。 两军厮杀 , 孤竹国国君死于乱军之中 。 齐桓公灭了令支、孤竹 , 辟地500里 , 悉数赔给了燕庄公 。 诸侯莫不畏齐之威 , 感齐之德 。
老马识途是谁 老马识途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 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 , 春季出征 , 冬季返回 , 迷失了道路 。 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 。 ”于是放开老马前行 , 大家跟随在后 , 终于找到了路 。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 , 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 , 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 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 , 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 ”于是挖掘地 , 终于得到了水 。
老马识途讲的是谁 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 , 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 , 迷路了 , 放出老马 , 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 。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
老马识途的是谁 管仲
【出处原文】
”管仲 , 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 春往冬反 , 迷惑失道 。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 ”乃放老马而随之 , 遂得道》行山中无水 , 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 , 夏居山之阴 ,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 ”乃掘之 , 遂得水 。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 至其所不知 , 不难师与老马 , 老蚁 , 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 不亦过乎?

【原文释义】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 , 春往冬返 , 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 , 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 ,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 ”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 , 任其所至 , 随而从之 , 竟得道而归 。 在山中行军 , 没有水喝 , 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 , 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 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 。 ”就发掘蚁穴 , 找到了水源 。 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 , 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 , 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 , 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 不太过分了吗?
老马识途的主人公是谁? 出处《韩非子 。 说林上》成语故事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 , 春往冬返 , 迷惑失道 。 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 。 ”乃放老马而随之 , 遂得道 。
 释义 “途”路 。 老马认识道路 。 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 , 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
故事 公元前663年 , 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 , 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 , 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 , 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 , 草木变了样 。 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 , 最后迷了路 , 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 , 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 时 间一长 , 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 情况非常危急 , 再不找到出路 , 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 管仲思索 了好久 , 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 , 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 , 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 , 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 , 带引大军出山 谷 。 ”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 , 解开缰绳 , 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 也真奇怪 , 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 。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 , 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 。

推荐阅读